七十八、這場仗沒法再打了

在劉備攻入成都前後,曹操、孫權在做什麽?

他們也在打仗,打得還挺激烈。濡須口之戰孫權打退了曹操的進攻,雙方消停了一陣,後來曹軍再次發起進攻,奪下了孫權控制下的皖城,此地即今安徽省安慶市,自古以來都是重鎮。漢末這裏是揚州刺史部廬江郡的治所,孫策、孫權以前分別在此打敗過劉勛和李術,長期把它控制在自己手裏,首次濡須口會戰後不久,皖城卻落入到曹軍的手中。

史書對這件事沒有任何記載,但皖城的確已經易手,建安十八年(213)曹操任命朱光為廬江郡太守,朱光到皖城上任,他在廬江郡廣開稻田,發展農業,吸引來大量逃難的人口,曹操認為這個辦法很好,又任命謝奇為蘄春典農都尉,在蘄春屯田。

孫權這邊兼任尋陽縣令的呂蒙首先發現了問題,他認為曹操的這一招比較毒,這是穩紮穩打的做法,來年水稻豐收,曹軍的勢力必然倍增,再發展幾年就更難收拾,於是建議出擊皖城,消滅朱光和謝奇,孫權接受了這個建議。

建安十九年(214)5月,就在諸葛亮率軍西進益州的同時,孫權發起了皖城戰役。孫權手下將領們認為應該堆積攻城的土山,準備攻城器具才能拿下皖城。當時連續多天大雨,呂蒙認為大雨有助攻城,做土山有點來不及,且容易被水沖垮,應該舉三軍的銳氣,從不同方向同時猛攻,不用太久必可將城攻破。

呂蒙推薦甘寧任升城督,甘寧手握繩索親自攀城,呂蒙在後面支援,親自擂鼓助陣,攻城戰從半夜裏展開,到拂曉時分便將城攻破,俘獲廬江郡太守朱光和曹操派到廬江郡的參員董和等以下男女數萬人。

張遼從合肥率援軍向這裏趕來,但城破得太快了,才到達夾石就接到皖城被攻占的消息,於是撤回合肥。

曹操聽說皖城丟了,大怒,立即下令出兵奪回皖城。

但是,現在出兵東南卻不是好時候,因為這時已經是農歷的七月,馬上就要進入江淮的秋雨季節,連陰雨經常一下十多天,行軍打仗最怕這個。根據前方傳來的報告,雨已經下起來了,道路泥濘,行軍困難,將士們普遍不願意去。但曹操意志很堅定,不要說下雨,下刀子也不行!

曹操為什麽這樣固執?一方面,皖城確實很重要,孫權如果長期占據了皖城,等於把戰線推向了江北,合肥方向再無戰略緩沖;另一方面,上次在濡須口打了敗仗,如果讓孫權再勝一陣,那就更沒面子了。所以曹操這一回鐵了心,非奪皖城不可,誰勸都不行,他專門發布了一道教令:“現在不再接受進諫,都別問要去哪裏,有進諫的一定處死。”

賈逵時任丞相府主簿,他長期在揚州刺史部任職,非常熟悉那裏的情況,他反對此時用兵,看到這道命令,更覺得有問題,就對其他三位主簿說:“現在確實不宜出兵,但教令如此,不能不諫啊!”看來丞相府裏有多位辦公室主任,大概根據工作內容各管一攤。這幾個人挺不錯,看到問題也不回避,他們同意賈逵的看法,由賈逵起草了進諫稿,三個人把名字一一署上,呈給丞相。

曹操看了大怒,把賈逵等人抓了起來,問是誰出的主意,賈逵說是自己,之後徑直前往監獄。獄吏一看是賈主任,就不給他上刑具,賈逵催促獄吏趕緊給自己戴上。後來曹操的怒氣消了些,把賈逵等人放了,但出兵的決定不改。參軍傅幹也向曹操進諫:“治理天下有兩種途徑,文治和武治。明公用武已十平其九,現在沒有遵從王命的只有吳與蜀,吳有長江之險,蜀有崇山之阻,難以威服,應該采取德治。我認為現在應該按甲寢兵,息軍養士,分土定封,論功行賞,以此穩固內外之心,然後興學校,教導百姓崇尚節義。以明公的神武,再修以文德,那麽普天之下就沒有不服從的了。現在舉十萬之兵於長江之濱,如果敵人負險深藏,就不能立刻取勝,就會挫傷自己的銳氣,敵人也不能心服。總之,明公應該多想想虞舜休兵養息之義,全威養德,以道制勝。”

曹操仍然不聽,只是也沒再難為傅幹。

7月,曹操命曹植留守鄴縣,自己親率大軍前往合肥。這本是一場重要的軍事行動,但史書上卻找不到關於這一仗的任何記載,到這一年10月曹操又出現在了鄴縣,當時天下著大雨,道路不好,行軍速度不會很快,一個單趟就得走一個多月,也就是說雙方在合肥前線基本上沒交過手,皖城此後仍在孫權手中,孫權任命呂蒙擔任廬江郡太守。

費了這麽大的勁,下了好大的決心,竟然不了了之,這不是曹操的風格。是曹操最後收回了成命,沒有發兵嗎?

也不是,這一次曹軍的主力確實出動了,就在這次行軍的路上,曹操的心腹智囊荀攸得了重病,不治而逝,享年58歲。在曹操先後幾位“謀主”裏,荀彧後來專司朝廷事務,郭嘉病死,現在荀攸又不在了,曹操損失很大。在荀攸生病期間,曹操派隨軍的曹丕前去探視,曹丕獨拜於荀攸的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