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劉備的意外收獲

說完揚州刺史部,再回頭說說徐州刺史部。

曹操二征徐州,因為後方生變撤兵,徐州牧陶謙又驚又怕,一病不起。陶謙此時60多歲了,比曹操大了差不多20歲,比袁紹、袁術、劉表也大10多歲,比劉備更是大了將近30歲,在群雄中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老前輩。

陶謙年輕時很有才華,也很桀驁,屬於憤青一類的人物,成為一路諸侯後性情大變,變得保守持重,也變得膽小怕事。陶謙有兩個兒子,一個叫陶高,一個叫陶應,但陶謙不想讓他們接班,這兩個兒子也沒有當官。陶謙並非淡泊名利,只是他經得多也看得多了,深知權力是誘惑也是陷阱,如果自己的兒子能力平平,把權力交給他們等於害了他們,所以陶謙是明智的。當前,徐州經過兩次戰火,已經成了一個爛攤子,曹操大軍注定還會再來,陶謙更不會把這樣的爛攤子交給兒子,陶謙在尋找更合適的接班人。

說起來陶謙手下倒是人才濟濟,孔融、張昭、許劭、趙昱、麋竺、陳登等一批漢末風雲人物要麽在陶謙手下任過職,要麽在陶謙這裏做過客。

陶謙把以上這些人都打量一番,但覺得都不滿意。論名氣,許劭、孔融最大;論學問,張昭不低;論才幹,趙昱、陳登不錯。但是,名氣大的能力差,學問好的缺實踐,有實踐的又不放心。總之,有雄才的無大略,有大略的卻無雄才,而有的人既無大略也無雄才。交班不是件小事,也不是一交了之,如果所托非人,勢必連累自己及後人。

最後陶謙想到了劉備,陶謙跟劉備交往倒不深,劉備來徐州也很晚,但據陶謙觀察,劉備這個人雄才大略兼具,手下人馬雖然不多但戰鬥力很強,讓他主持徐州事務,陶謙覺得比交給其他人更放心。想好以後,陶謙把他的別駕叫來,告訴他自己可能不行了,徐州今後的大事,只能交給劉備了。

陶謙現在的副手名叫麋竺,徐州刺史部東海國人,是個大富商,他們家世代經營墾殖、貿易,家裏有仆人、奴婢上萬人,家產好幾億。做完這番政治交代陶謙就死了,那時候張昭還沒有南下江東,盡管陶謙囚禁過他,他還是為他寫了祭文。

辦完陶謙的喪事,麋竺跟眾人商量如何落實陶謙生前的交代,多數人擁護這個決定,不是大家對劉備多麽有感情,而是除了劉備的確沒有更合適的人,大家便推舉麋竺率徐州官民代表團前往小沛迎接劉備。為了表示隆重,同時也擔心劉備推辭,陳登、孔融特意同行。

劉備那時還駐紮在小沛,聽說陶謙的死訊,劉備並沒有太多在意,他關心的是誰會接替陶謙主政,聽麋竺等人一說,劉備簡直不敢相信,這個人竟然是自己。

但劉備不敢貿然接受,他在徐州還沒有左右時局的能力,目前手下也只有幾千人馬,活動範圍僅限於小沛的周邊。不說徐州內部如何,在徐州的外圍,現在有袁紹、曹操、袁術等環伺著,水有多深實在摸不清。

在與迎接團座談時劉備表示推讓,無非說些才不足用、德未服人等,陳登勸他道:“現在漢室陵遲,海內傾覆,立功立事在於今日,徐州戶數超過百萬,雖然有點委屈您,但仍然希望您能屈尊就任!”劉備跟陳登不熟,繼續客氣道:“袁術先生在壽春,離這兒也不遠,袁先生的家族四世五公,海內所歸,這個位子應該由他來坐。”陳登看不上袁術,堅持勸道:“袁術這個人既驕且豪,不是治亂之主,我們可以幫助閣下組織起十萬軍隊,上可以匡主濟民,成就春秋五霸那樣的事業,下可以割地保境,在史冊上留下英名!”

劉備仍然猶豫,陷入思考,這讓一直沒說話的孔融急了:“袁術這個人不是憂國忘家的人,頂多是墳墓中的枯骨而已,又何足掛齒?現在百姓擁護的是有能力的人,天賜良機,您要不接受,將來後悔都來不及!”

劉備一向敬重孔融,他們之前曾打過交道,見孔融發話,而且看到火候也差不多了,於是不再推辭,隨同迎接團前往郯縣,就任徐州刺史。

劉備到了徐州,去的應該是郯縣。

他就任的是徐州刺史而不是徐州牧,因為他的資歷還差得遠。就任的方式有點類似於曹操當年的兗州牧,屬於官民推選的,還沒有得到朝廷的確認。剛開始劉備應該還是挺激動的,不過這種激動的心情也保持不了幾天,因為當他認真審視一下徐州的內外部情況時,他肯定高興不起來了。

徐州刺史部下轄二郡三國,從北到南依次是瑯邪國、東海郡、彭城國、下邳國、廣陵郡。瑯邪國和東海郡的大部分地區目前被以臧霸為首的泰山幫實際控制著,在陶謙與曹操的兩次戰鬥中都沒有看到臧霸參戰的記載,可能他負責駐防在外圍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