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五章 孔子當官(第2/4頁)

所以,世事難料。

第二年,魯軍攻打陽關,陽虎逃往齊國。在齊國,陽虎被齊景公囚禁,結果兩次逃跑,終於成功,借道宋國逃往晉國,投靠了趙鞅。這是後話。

費地是季孫家的大本營,因此占據費地的公山不狃儼然是最具實力的人。當初的盟友們紛紛前往投奔,其中就包括叔孫輒。

“我們不能在這裏等他們來討伐,我們要招賢納士,擴充力量,伺機殺回去。”叔孫輒提出建議,於是兩人開始探討有哪些人才可以招納。

“嗯,陽虎當初想吸納孔子,我看,我們也可以去請他來。”公山不狃想起孔子來,派人悄悄來到孔家,請他前往費地,輔佐公山不狃。

孔子這時候正在糾結之中,一半懊惱,一半慶幸。懊惱的是陽虎被趕走,再也沒有人欣賞自己,自己的大夫夢就此破滅;慶幸的是,幸虧自己沒有拴到陽虎這條線上,否則也很危險。不過總的來說,是懊惱大於慶幸。

公山不狃的聘書送到,孔子不免一陣激動:哇噻,終於還有人欣賞我,終於還有人邀請我出山。

人,可以激動,可以感動,但是,不能沖動。

孔子在激動之余,暗自分析了當前的形勢。以陽虎的實力,尚且一天就被消滅,公山不狃不過是占據了一個城,而且名不正言不順,前景可想而知。如果去投靠他,那不是打著燈籠上茅坑——找死?

所以,孔子準備婉言謝絕。

可是,突然之間他靈機一動。

“好,我去,我去,你先回去,我隨後就去。”孔子竟然一口答應下來,來人非常高興,回去復命了。

隨後,孔子找來了子路,說是公山不狃派人來請他去治理費地,他要帶子路一塊去。

“老師,不要啊。就算沒地方去,也不至於去公山不狃那裏啊。”子路一聽,瞪圓了眼睛,想都沒想,立即反對。

“不能這麽說啊,人家這麽大老遠來請我,這麽有誠意,肯定重用我啊,我不是可以把周禮恢復過來嗎?治理好費地,就等於治理好魯國啊。”孔子說,似乎很鎮定。

“老師,公山不狃什麽人?陪臣,叛臣,去投奔他,跟您老人家的主張背道而馳啊。”子路這個時候很清醒,一句話說到了要害。“陽虎都跑了,公山不狃遲早也是這個下場,到時候老師您怎麽辦?”

孔子一副很無語的樣子,雙手抱頭想了一陣,揮揮手讓子路出去:“那,我再想想。”

孔子這一想,就再也沒有提起這件事情。

按《論語》。公山不狃以費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說,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豈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

其實,孔子根本就沒有想過要去公山不狃那裏,既然這樣,為什麽要對子路說要去呢?

子路是個直性子,什麽話都憋不住,什麽情緒都直接放在臉上。

孔子找他的當天晚上,子路就很煩躁,有住校的同學們就來問是怎麽回事,子路就把事情對大家說了,大家都很驚訝,也很支持子路的意見。

第二天上課,孔子沒說,自然也沒人敢問。不過,事情就在學生們中間傳開了。傳來傳去,越傳越玄,說是公山不狃派人送來了一車禮物聘請孔子出山,被孔子拒絕了,一車禮物被拉走,公山不狃派來的人因為沒有完成任務而被殺。

事情很快傳到了南宮敬叔那裏,聽說老師拒絕了公山不狃的消息,南宮敬叔對老師又是敬佩,又是愧疚。敬佩的是老師高風亮節,不為所動;愧疚的是公山不狃都知道老師的才能而要重用他,自己卻沒有推薦過老師。

南宮敬叔到處去講老師的事跡,他的層面自然不同,聽到的人都是卿大夫。很快,魯定公就知道了這件事情,於是請南宮敬叔來問問孔子這人是個什麽人。

“主公,孔子是我的老師,學問那是魯國第一世界第二,自從世界第一老子人間蒸發之後,他就是世界第一了。我聽說陽虎就曾經請他出山,被他拒絕了;前段公山不狃又請他去費地,也被他拒絕了。這人有氣節,有知識,還倡導周禮,我猜想啊,如果我們再不用他,說不定什麽時候衛國宋國齊國晉國什麽的就都來挖他了。”南宮敬叔自然要為老師兼老婆的叔叔吹捧一番,說得魯定公瞪大了眼睛。

“那什麽,這樣的人才,咱們自己要用啊。”魯定公眼前一亮,做出了決定。

歷史上,關於孔子想去投靠公山不狃這一段總是被遮遮掩掩,要麽就是強詞奪理,為孔子辯解。其實,這根本就是孔子借力打力的計策,真正的目的是要引起魯定公的關注。類似的計策,在戰國時期被大量應用。可惜古人不識孔子的計策,一味要把孔子扶上聖位,才有了許多自欺欺人的牽強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