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樂毅率五國聯軍大破強齊(第4/9頁)

回到正題。齊閔王說出“南郭先生”一詞,達子便悲哀地看了他一眼,沒有再說什麽。

接下來的秦周之戰,齊軍又是慘敗,達子戰死。

秦周失守後,臨淄便再無屏障。燕軍長驅直入,攻占了臨淄。齊閔王倉皇出逃,齊國宮室中收藏的寶器和多年積聚的財物被燕軍一掃而空,統統運回燕國。

這一年,距齊宣王派匡章攻占燕國正好三十年。

燕昭王在國內得到捷報,欣喜若狂,親自跑到齊國來慰勞部隊,並封樂毅為昌國君。

樂毅並沒有滿足於攻占臨淄,繼續分兵略地。據《資治通鑒》記載,燕軍兵分五路,左軍抵達膠東、東萊;前軍繞過泰山直抵東海,攻克瑯琊;右軍沿黃河、濟水前進,屯兵阿城、鄄城;後軍駐紮在北海之濱,以安撫千乘;中軍則鎮守臨淄。

樂毅絕非只會帶兵打仗的赳赳武夫,他既希望占領齊國的領土,又希望獲得齊國的人心,因此嚴格整飭燕國的紀律,每到一處,都禁止部隊騷擾民眾,廢除齊閔王制定的苛捐雜稅,恢復齊宣王時期的寬松政策。同時尋訪齊國的隱士高人,以禮相待,請他們出山來幫助治理國家。

晝邑人王歜(chù),在齊國素有賢名。為了表示對王歜的尊重,樂毅下令部隊不得進入晝邑三十裏以內,然後派使者去請王歜出來做官。王歜道謝不出。使者有點動氣,威脅道:“你若不來,我們就要屠滅晝邑全城男女!”

王歜大怒:“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現在國家滅亡,君王逃跑,我想獨善其身又不能,那還不如死了的好!”

這位老先生脾氣當真倔強,當場把自己的脖子吊在樹上。燕國人想等他吊到半死不活的時候再出手相救,沒想到他猛然向上一跳,落下來的時候脖子斷裂而亡。

經此一事,樂毅更加謹慎。為了挽回影響,他在臨淄郊外親自主持祭祀,公祭四百年前的風雲人物齊桓公和管仲,並派人修整王歜的墓地,號哭憑吊。

紀念齊桓公和管仲,一舉兩得,既安撫了齊國的人心,又動搖了田氏統治的合法性。要知道,齊國原來是姜太公的封地,正是因為齊桓公當年收納了流亡的陳國公子完,才讓田氏得以鳩占鵲巢,竊國為諸侯。紀念齊桓公和管仲,就是提醒齊國人,田氏政權來路不正,不值得為之賣命。

“若要齊國成為燕國的領土,還須得齊人治齊。”樂毅吸取了當年齊宣王占領燕國而不能長久的教訓,提請燕昭王同意,封了一百二十多位齊人各等爵位,其中二十余人有封君的稱號,而且享有自己的采邑。

如此,齊國從普通民眾到上層社會,都感受到了樂毅的恩德。不到半年,燕軍便占領了齊國七十余座城池,將它們都設置為燕國的郡縣。

只有莒縣和即墨仍然控制在齊國人手裏。

巧施反間計:田單獨力救齊

齊閔王從臨淄出逃之後,先是去了衛國。

當時衛國的國君衛平侯,對齊閔王一行給予了極其殷勤的接待。衛平侯自稱為臣,讓齊閔王住進自己的宮殿,供奉酒食,提供用度。

可笑的是,衛平侯的雪中送炭沒有使得齊閔王有絲毫愧疚。他不但心安理得地接受了衛國人的進獻,還不自覺地擺出一副大國元首的架子,對衛平侯竟然頤指氣使起來。

然後他就被趕出了衛國。

接著又在魯國和鄒國碰了釘子。

正在進退兩難之際,楚頃襄王派將軍淖齒率軍前來救援齊國(天知道是來救援還是來打劫),於是齊閔王在楚軍的護衛之下回到了莒縣。

為了感謝楚王的好意,同時也是企圖借助楚國的力量復國,齊閔王在莒縣任命淖齒當了相國。

然而好景不長,淖齒掂量了一下實力,認為自己不足以與樂毅抗衡,想拿齊閔王與樂毅做一筆交易,便悄悄逮捕了齊閔王,當面列舉他幾條罪狀,拉到一個名叫鼓裏的小地方殺掉了。

淖齒還沒來得及派人找樂毅勾兌,莒縣有位名叫王孫賈的少年貴族,年方十五歲,發現了淖齒的陰謀。他跑到市場上振臂一呼:“淖齒作亂,殺了大王,有誰想跟去討伐淖齒的,撕下右邊的衣袖,跟我來!”

齊閔王雖然不得人心,可這個時候,他就是齊國存在的象征啦!市場上群情激憤,當時就有數百人跟著王孫賈去圍攻鼓裏。淖齒猝不及防,被當場打死。

淖齒一死,楚軍逃散。莒縣人找到齊閔王的兒子田法章,將他立為齊王,也就是齊襄王。

在齊襄王的領導下,莒縣軍民團結一心,憑借著堅固的城墻抵擋燕軍的進攻,竟然一守就是數年。

進攻莒縣的同時,燕軍也包圍了即墨。在這裏,他們遇到了一個名叫田單的對手。

據《史記》記載,田單是齊國王室的分支子弟,家族地位平平。齊閔王當政的時候,田單僅僅是臨淄的一名市場管理員,默默無聞地做著一些收管理費的雜碎工作。如果不是燕軍入侵,他或許將繼續默默無聞下去,不會在歷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