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樂毅率五國聯軍大破強齊(第2/9頁)

還有一個想不通的人是穰侯魏厓。他老早就盯上了陶地,現在卻眼睜睜看著它落入齊閔王手中,叫他如何釋懷?

在魏厓的主持下,一場針對齊國的合縱運動悄然鋪開。

公元前285年,秦將蒙驁率軍越過韓、魏兩國攻齊,連下九城,拉開了合縱攻齊的序幕。

同年,秦昭王分別與楚頃襄王、趙惠文王會晤,就討伐齊國一事與兩國達成一致。

公元前284年,秦昭王又與魏昭王會於宜陽,與韓僖王會於新城,協調攻齊事宜。

同年,受秦昭王委托,趙惠文王與燕昭王在邯鄲秘密會面。秦、趙、燕三國結成聯盟。依照盟約,秦國還向趙、燕兩國送去質子,以表誠意。這樣就形成了以秦國為首,秦、趙、燕三國為核心,包括韓、魏、楚三國參加的反齊統一陣線。

經秦昭王提名,燕將樂毅被推舉為討伐齊國的聯軍統帥。

燕昭王千金買馬骨

樂毅的祖上,是魏文侯時期的名將樂羊。

據《史記》記載,當年樂羊奉命進攻中山,事成之後被魏文侯封於中山靈壽,從此在中山定居。後來中山復國,到了趙武靈王時期又被趙國吞並,樂羊的後人一直生活在靈壽,便變成了趙國的臣民。

樂毅自幼聰穎,愛讀兵書。趙國吞並中山後,樂毅被鄉人舉薦,在趙國軍中擔任了職務,深受趙武靈王賞識,引為親信。公元前295年,趙國發生沙丘之變,趙武靈王被困餓死,樂毅為躲避動亂,逃到魏國,在魏昭王的朝中謀到了一官半職。

正是在魏國,樂毅聽到了關於燕昭王招賢納士的故事。

原來,燕昭王自從即位以來,便將向齊國報仇作為首要目標,“未嘗一日而忘報齊也”。但是燕國與齊國相比,一則小,二則偏遠,三則落後,差距十分明顯。為了使燕國迅速強大起來,燕昭王將人才戰略擺在第一位,放下諸侯的架子,廣開門路,禮賢下士,不拘一格招納天下賢才。

當時燕國有一位老臣,名叫郭隗(wěi)。有人提醒燕昭王,說郭隗這個人有腦子,您如果要招到真正的人才,不妨聽聽郭隗的意見。燕昭王便去登門拜訪郭隗,虛心向他請教。

燕昭王說:“齊國趁燕國內亂,發動突然襲擊,差點滅亡燕國,這個仇我們一定要報。我希望天下的賢能之士都到燕國來,幫助我們完成這一目標,請問該怎麽辦?”

郭隗說:“您聽過千金買骨的故事嗎?”

燕昭王搖搖頭。

郭隗說,古代有位國王,想以重金求購千裏馬,但是經過三年也沒有買到。宮裏有位仆役主動請纓,帶著千金出去尋馬。三個月後,果然找到一匹,不過已經死了。仆役便以五百金的價格將死馬買回來向國王復命。國王一看,氣不打一處來,罵道:“我要的是活馬,死馬有什麽用?再說,一副馬骨頭用得著五百金嗎?”

仆役說:“用不著。人家想五十金賣給我,我費了老鼻子勁,才講到五百。”

“啊!為什麽不講到二百五呢?”國王氣得跳起來。

“您想想看,買副馬骨頭尚且肯花五百金,這個故事很快就會傳遍天下。天下人都知道您買馬的誠意,還愁買不到千裏馬嗎?”仆役用非常平靜的語氣打消了國王的怒火。

果然,自此之後,送馬上門的人絡繹不絕。不到一年,國王就買到了三匹貨真價實的千裏馬。

郭隗說到這裏,起身向燕昭王鞠躬,說:“大王如果真心想招攬賢才,就請從我郭隗這把老骨頭開始吧!”

燕昭王於是在薊城修建了一座非常豪華的宅子,讓郭隗住進去。而且尊他為師,在各種公開場合都請他坐上座,隔三岔五帶著群臣去慰問,親自給他端茶倒水,噓寒問暖。郭隗這老小子本來就行將就木,被這麽一折騰,不免涕淚橫流,顯出一副死相來。

看到的人都在想,大王對這個半死不活的郭隗都那麽好,那是真的尊重人才,不是鬧著玩的了。

事情傳出去後,收到了顯著的效果,從各地跑到燕國來尋找前途的士人學子如過江之鯽。繼魏文侯時期的安邑、齊宣王時期的臨淄之後,薊城成為了戰國時期第三個人才聚集中心。這些士人學子中,包括來自齊國的陰陽家代表人物鄒衍和來自趙國的法家知名學者劇辛。而樂毅在聽到燕昭王禮遇郭隗的故事後,也產生了到燕國去看一看的想法。

正巧魏昭王要派一名使者去燕國,樂毅爭取到這個機會,就從大梁出發了。

燕昭王早就聽說過樂毅的大名,沒有把他當作使者,而是以接待諸侯之禮接見他。樂毅一看那架勢,趕緊退到一邊,不敢接受,但禁不住燕昭王一再勸說,才勉強坐到了主賓的位置上。

兩個人交談了一個下午後,樂毅認定,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仕,眼前的這位燕昭王雖然不是什麽實力強橫的君主,但絕對值得他委身侍奉。於是樂毅就留在了燕國,擔任了燕昭王的亞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