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吳國崛起(第6/25頁)

“此人不簡單。”伍子胥暗想。吳王僚確實是一個值得投靠的人物,但是相比之下,闔閭似乎更讓伍子胥一見傾心。而且,從闔閭的眼神中,伍子胥還讀到了一種旁人難以察覺的欲望:闔閭並不甘居於吳王僚之下,他想成為吳國的主人。

闔閭有這種欲望是不難理解的。按照吳國“兄終弟及”的傳統,夷昧死後,王位本應由季劄繼承,但是季劄拒不接受,那就應該按“父死子替”的原則,由夷昧的長子闔閭即位。沒想到僚這個伯父捷足先登,以先王壽夢庶子的身份搶占了王位,闔閭怎麽吞得下這口氣?

沒費多少思量,伍子胥便作出一個重大決定:他要成為闔閭的朋友,而不是敵人。於是話鋒一轉,對吳王僚說:“這位公子言之有理,您身為國君,確實不應該為了某一個人的私欲而興兵。”

吳王僚很不悅:“你跟我說了一大通進攻楚國的好處,不就是要鼓動我討伐楚國嗎?”

伍子胥說:“國君是一國之人的國君,不能意氣用事,軍國大事尤其如此。如果為了下臣而興兵,不是為君之道,請您三思。”

闔閭意味深長地看了伍子胥一眼,伍子胥的眼神和他一接觸,趕緊閃開,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這一看一閃,兩個人便勾搭上了。吳王僚卻沒有注意到這一幕,更沒有想到這次會面會給他帶來滅頂之災。

伍子胥見過吳王僚之後,便主動引退,帶著熊勝過起了躬耕於野的隱居生活。當然,所謂躬耕,恐怕只是掩人耳目,每個月都有人從闔閭府上給他們送來吃用之物,日子過得還是蠻愜意的。

伍子胥給闔閭的回報是一個人。

這個人名叫專諸。據《吳越春秋》記載,伍子胥在逃亡途中,見到專諸在路上和人發生爭執,對方人多勢眾,專諸渾然不懼,怒目圓睜,“有萬人之氣”,把對方逼得節節後退。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專諸的老婆倚在門口嬌滴滴地喚了一聲:“諸,你還不回家吃飯?”專諸立馬泄了氣,顧不得打人,老老實實回家吃飯。伍子胥覺得又好氣又好笑,攔住他問:“你一個大男人,剛剛還在大發雷霆,怎麽老婆一句話就把你弄得服服帖帖了呢?”專諸橫了他一眼:“你看看我,看仔細點,我像是個傻瓜嗎?不像,那你說話為什麽那麽粗魯?告訴你,我是屈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明白嗎?”伍子胥一聽,滿肚子不屑立馬化為敬佩之情,當即向專諸賠禮道歉。專諸見伍子胥儀表堂堂,想必不是一般人,也請他到家中一敘,兩人竟成莫逆之交。

自古以來怕老婆還振振有詞的,專諸當屬第一人。馮夢龍寫《東周列國志》到這一節,也許覺得怕老婆這種事非英雄所為,便將那女人的身份改為專諸的老母。這樣一來,百善孝為先,專諸頭上的光環便又增加一圈了。

伍子胥將專諸引見給闔閭,闔閭天天給他吃好的喝好的,小心伺候著,甚為謙恭。如此過了一段日子,專諸終於對闔閭說:“您有什麽要我做的,盡管開口吧!我一介野人,能得公子如此禮遇,便是丟掉性命也在所不惜。”

闔閭等的便是這句“在所不惜”,當下摒退左右,直截了當地告訴專諸:“吳王之位本該是我的,現在卻被他人占據,我想請您殺了他,幫我奪回王位。”

闔閭說得輕松,專諸卻知道這真是要拿他的性命去報答這段日子的養尊處優——吳王僚身邊護衛眾多,防備周密,無論刺殺成功與否,刺客活著回來的概率基本為零。他沉吟了片刻,一個大膽的計劃出現在腦子裏,問道:“吳王最喜歡吃什麽?”

闔閭說:“魚。”

專諸說:“那就請您派我去太湖學廚藝吧,給我三個月時間,我一定做出吳王最愛吃的魚。”

闔閭說:“好。”

專諸從此在太湖學習廚藝,伍子胥依舊在裝模作樣地“躬耕”。

這期間,吳國加快了進攻楚國的步伐。

公元前519年,吳王僚親率大軍進攻楚國的州來。楚平王派令尹陽匄和司馬薳(wěi)越帶領楚、頓、胡、沈、蔡、陳、許七國聯軍救援,在鐘離(今安徽省境內)與吳軍相遇。大戰在即,楚軍統帥陽匄突然發病身亡,聯軍氣勢為之一挫。闔閭對吳王僚說:“諸侯從楚者甚眾,然而都是小國,害怕楚國迫害自己,所以不得不來。現在我軍在人數上比敵軍少,但是我聽說,胡、沈之君年少輕狂,陳國大夫年富力強卻頑固不化,頓、許兩國早就對楚國心懷不滿,七國同赴一役卻各安心思,沒什麽可怕的。如果集中力量先打擊胡、沈、陳三國軍隊,必定可以將他們擊潰。三國先敗,其他各國就動搖了,楚軍也將失去控制。請派人裝出防備不周的樣子引誘敵軍進攻,將精兵強將留在後方給予痛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