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蒙古國時代的垂河流域(第3/4頁)

與上述志費尼的敘述相對照的是劄馬剌·哈兒昔的記載。他說察合台的分地是阿兒渾地區,其中心城市為阿力麻裏。(注:華濤譯:《賈瑪爾·喀爾施和他的〈蘇拉赫詞典補編〉》(下),第94頁。)據《突厥語大詞典》的作者可失哈裏的解釋,阿兒渾地區在11世紀指從塔剌思到白水城之間的地域。從劄馬剌·哈兒昔的記載可知,至14世紀,阿兒渾的地理範圍明顯向東擴張。

中亞的草原與當地的城郭農耕地區之間,數千年來的人類生產勞動和社會活動,形成一種物質文化交流關系。受封於當地草原的蒙古諸王,用以維持豪華生活的資料,除了畜產品得自自己的屬民和部分其他物資自漢地運來以外,相當部分就近取之於鄰近突厥斯坦草原的中亞城郭農耕之地,而這些地區卻受治於遠離當地數千裏乃至上萬裏以外的中央政府。這些諸王出身高貴,隨著坐鎮西北天長日久,勢力漸大,他們逐漸變成草原與鄰近的城郭農耕之地之間傳統物質文化聯系的主要受益者。這樣,中央政府對這些遙遠地區的控制越來越削弱,相反當地諸王的勢力卻愈益加強。

總之,西北諸王由於實力的增長,影響越出其原有兀魯思,逐漸突破蒙古國舊制的限制,開始與朝廷爭奪中亞的土地、人口,這應是元代西北諸藩反叛朝廷的原因之一。

(三)朮赤家族的勢力

太宗死後,脫烈哥那皇後攝國,邀請諸王貴族出席忽裏台大會,議立新汗。到會諸王議決,將皇位保持在窩闊台家族內。諸王和大臣們討論的結果,決定立貴由為帝,是為元定宗。

這時,朝廷的權威在一些西北諸王心目中已開始動搖。其中最突出的事例就是拔都拒赴議立貴由為帝的忽裏台大會和貴由登基大典。拔都拒絕赴會之事見於《元史》卷121《速不台傳》:“壬寅(1242)太宗崩。癸卯(1243),諸王大會,拔都欲不往。速不台曰:‘大王於族屬為兄,安得不往?’甲辰(1244)遂會於也只裏河。丙午(1246)定宗即位。”這裏的也只裏河當為亦的勒河(今伏爾加河)。所謂甲辰年也只裏河之會,可能是指在拔都駐地的一次會議,或是與脫列哥那皇後使者的會晤。(注:參見陸峻嶺、何高濟:《從窩闊台到蒙哥的蒙古宮廷鬥爭》,《元史論叢》,第1輯,第37頁。)

拔都為諸王之長,位高望重,成為貴由的心腹大患。1248年春,元定宗貴由在西征拔都的途中死去,拔都於阿剌脫忽剌兀之地(注:此為《元史》中的名稱,在《世界征服者史》中稱為阿剌豁馬黑。)召集忽裏台大會,決定立蒙哥為帝。巴托爾德討論過志費尼所提到的阿剌豁馬黑之地,他認為阿剌豁馬黑位於今伊塞克湖和伊犁河之間的阿拉套山地。(注:《伊斯蘭百科全書》,“拔都”條。)巴托爾德未考慮拔都東行的目的,他的勘同有商討余地。

志費尼兩次提及阿剌豁馬黑之地。第一次是在敘述貴由去世後,斡兀立海迷失皇後分別遣使向唆魯禾帖尼和拔都通報消息,拔都借口馬瘦,留駐於阿剌豁馬黑。他傳話給各地蒙古王公貴族,召集忽裏台會議。(注:《世界征服者史》,第309頁。)第二次,志費尼說貴由死時,拔都東進至阿剌豁馬黑之地,距海押立一周程。他由此遣使四方,邀集族人會聚。(注:同上書,第665頁。)

按照巴托爾德的說法,拔都從欽察草原東行,至鹹海後,應向南溯忽闡河而上,經訛打剌、賽藍,復東行經塔剌思、虎思斡魯朵,再北上至海押立。這條路線中訛打剌以下部分,雖為成吉思汗西征時所經,但很難解釋拔都從鹹海進入忽闡河流域以後,為什麽不直接東行,而要向南行那麽遠,再折向北,繞這樣一個大彎,才朝海押立去。這顯然很不合理,但至今未見有學者提出異議。據志費尼記載,拔都東行是為了朝見貴由,而貴由西行則是為了養病。實際上,貴由西行的目的是消滅拔都的勢力,而拔都率部東行則是為了迎擊貴由。(注:參見拙文《讀〈定宗征拔都〉》,載《內蒙古社會科學》1982年第4期。)拔都東行既是有目的的出征,當然應該循通往葉密立的道路而行。1237年拔都西征,以及13世紀中葉歐洲傳教士卡爾僻尼和魯蔔魯克赴蒙古高原朝見蒙哥皇帝,距拔都東征時間最近,其路線亦應與拔都東行的道路最為接近。

據卡爾僻尼記載,拔都西征時曾經過巴耳赤刊和養吉幹兩城,均位於忽闡河下遊。(注:《柏朗嘉賓蒙古行紀》,耿升漢譯本,中華書局,1985年,第56—57頁。)1245年6月中旬,卡爾僻尼經過養吉幹、巴耳赤刊到達葉密立。(注:同上書,第94頁。)魯蔔魯克更為詳細地提到了他所經過的地方,他渡過劄牙黑水(今烏拉爾河)以後,到了一個稱為Kinchat的鎮子。魯蔔魯克在途中不斷打聽塔剌思的情況,但他的路線並不經過塔剌思,他們一行從塔剌思以北約三日程的地方通過,經過一個稱為Equius的小鎮後,到達一個周長約25日程的湖泊,於1253年11月18日抵海押立,在那裏待了12天。(注:道森編:《出使蒙古記》,呂浦譯,第152—154頁。)對於Kinchat和Equius這兩個地名學者們討論多年而無結果。但有兩點可以確定:一是魯蔔魯克是沿塔剌思北面數日程的地方向東去的,二是這個周長達25日程的湖應該就是今巴爾喀什湖。由此可見,卡爾僻尼和魯蔔魯克離開忽闡河下遊後,應沿碎葉水的下遊上溯,行至某地時打聽得知塔剌思相距不遠,再東行朝海押立去。按此推知,距海押立一周程的阿剌豁馬黑應位於巴爾喀什湖東岸某處,而不應如巴托爾德那樣將它置於熱海與塔剌思之間。劄馬剌·哈兒昔亦指出,拔都與蒙哥會面的地點在海押立附近。(注:華濤譯:《賈瑪爾·喀爾施和他的〈蘇拉赫詞典補編〉》(下),頁93。)烏馬裏則說貴由在忽木升吉兒去世時,拔都已進至相距兩周程之地。以地理度之,拔都應在海押立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