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清高與居澳葡人有關《海錄》口述者謝清高幾則档案資料研究(第2/4頁)

第一份档案編號441,為縮微膠卷第9卷75份档,為清廣州澳門軍民府長官致澳門葡方“理事官”唩嚟哆的公文。

唩嚟哆乃葡文ouvidor的清代音譯,意譯為“理事官”,或“西洋理事官”,其意為“法官”。印光任、張汝霖在《澳門記略》中提到,澳門葡萄牙人“其小事則由判事官量予鞭責。判事官掌刑名。有批驗所、掛號所。朔望、禮拜日放告。赴告者先於掛號所登記,然後向批驗所投入。既受詞、集兩造聽之。曲者予鞭,鞭不過五下。亦自小西洋來”。(注:趙春晨校注本,澳門文化司署,1992年,第152頁。小西洋,即葡屬印度殖民地果阿。)這裏的“判事官”即西洋理事官。謝清高在述葡萄牙時說,“其鎮守所屬外洋埔頭各官,即取移居彼處之富戶為之。亦分四等。一等威伊哆,掌理民間雜事”。(注:謝清高口述,楊炳南筆受,馮承鈞注釋《海錄注》,中華書局,1955年,第64頁。)此威伊哆即上述之唩嚟哆(西洋理事官)。馮承鈞在其注釋中將“威伊哆”誤釋為prefeito(州長)。(注:同上書,第68頁。)

此份档案之前有受雇於澳葡當局的通事(注:據《澳門記略》記載,澳葡當局雇有“蕃書”二名,皆唐人。見上引趙春晨校注本,第152頁。“蕃書”即通事。)書寫的漢文題款:“十一年五月,安多尼·哥沙欠盲清布艮。”(注:按“艮”即銀。)档案的內容為:澳葡當局唩嚟哆,向軍民府(注:軍民府的全稱即上述之“廣州澳門海防軍民府”,駐前山寨。駐澳葡人稱此為Casa Branca(“白房子”)。)報告,稱一位在澳的華人“盲清”欠葡人“罷德肋·咹哆呢”(注:此名可還原為葡文Pedro António,今通常音譯為“彼得羅·安東尼奧”。)一處位於“桔仔圍”(注:其地位於今新馬路(Avnida Almeida Ribeiro)西端。)房子的租金。軍民府即命香山縣追欠。香山縣丞命遣傳喚,發現盲清原名為謝清高。盲清答訊時稱自己是嘉應州人,在澳門租葡人咹哆呢·啰吵(注:此人名字可還原為葡文António Rosa,今通常音譯為安東尼·羅沙。)一間位於桔仔圍的鋪面開店,出售水果為生。每年房租為銀圓七枚有奇。不幸雙目失明。過去房東之侄咹哆呢·(注:此人葡名可還原為葡文António Fonseca,今通常音譯為安東尼奧·方塞卡。)在交易布匹生意中,曾欠盲清銀圓一百五十枚,日久屢討未還。

嗣後咹哆呢·提出,願對欠銀每年支付利息二分。利息交至嘉慶四年(1799),此後又不復交納。積欠兩年後,嘉慶六年(1801),經雙方協商後咹哆呢·同意將自己位於“紅窗門”(注:其地位於今市政廳(Leal Senado)附近。)的一間鋪面交出,由謝清高每年收取租銀二十四圓充抵利息。此次雙方的協議立有“番紙”字據二張,並經“夷目”唩嚟哆畫押為據。但咹哆呢·之叔,即盲清的房東咹哆呢·啰吵,欲強行阻止盲清收取“紅窗門”鋪面的租金。盲清曾邀通事及地保劉關紹向吵論理,官司打到唩嚟哆處。唩嚟哆卻要盲清向“總夷官”投告。盲清請一位葡人為之寫狀,但這位葡人索價銀圓十枚,盲清無力籌措此款。當盲清準備向中國官府稟告時,其房東吵婉言表示,願意免除謝清高所租鋪屋租金,以抵欠款。於是盲清兩年未繳房租。但未料房東吵卻教夷目隱瞞其侄欠款,及其本人強行阻止謝清高收取已經押出的房產租金的實情,要求葡方理事官請清官府協助向謝清高追欠租銀。謝清高要求軍民府官員對雙方一視同仁,協助他向葡人追回血本。

軍民府審核後,認為葡人先欠謝清高銀一百五十圓,繼而自願以位於“紅窗門”的鋪房一間作為借款抵押,以租抵息,而其叔吵不許盲清收租,但允許他免繳所租鋪屋租銀,逐年抵扣,而事後吵卻反過來要求追還“桔仔圍”鋪租,事實清楚,不容混淆。要求夷目立即轉令咹哆呢·啰吵之侄咹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