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十七 李斯列傳第二十七(第2/8頁)

我聽說土地廣闊糧食就充足,國家廣大人口就眾多,軍隊強盛士兵就勇敢。因此泰山不排斥土壤,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河海不拒絕細小的水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廣;帝王不拋棄民眾,所以能顯揚他的盛德。因此土地不論四方,人民不分內外,一年四季充實美滿,鬼神就會降臨幸福,這就是五帝三王無敵於天下的原因啊!現在大王卻要拋棄人民,去資助敵國,排斥賓客而讓他們去服事諸侯,使得天下人才退縮而不敢面向西方,止步不再踏入秦國,這就是叫做“借兵器給敵人,送糧食給盜賊”啊!

物品不是秦國出產的,但值得珍貴的很多;士人不是在秦國生長的,但願意效忠秦國的也眾多。如今卻要驅逐賓客去資助敵國,損害人民去加強仇敵,使得國內空虛而外部又與諸侯結怨,這樣要求得國家沒有危險,是不可能的。

秦王於是廢除驅逐客卿的命令,恢復了李斯的官職,終於采用了他的計謀。李斯的官位提升到廷尉。經過二十多年,秦終於吞並天下,推尊秦王政為皇帝,任用李斯做丞相。又拆毀各郡縣的城墻,銷熔各地兵器,表示不再使用了。使秦朝的土地一尺也不分封,不立宗室子弟為王,不封功臣為諸侯,使以後沒有戰爭的禍患。

秦始皇三十四年,在鹹陽宮擺設酒宴,博士仆射周青臣等人在宴會上頌揚始皇的武威盛德。齊國人淳於越進諫說:“我聽說殷代、周代的王位繼承了一千多年,他們都分封宗室子弟和功臣,作為自己的輔翼力量。現在陛下雖擁有天下,而宗族子弟卻只是平民。一旦出了像篡亂齊國的田常、瓜分晉國的六卿這類禍患,將靠什麽來拯救危亡呢?辦事不借鑒古代的經驗,而能維持長久的,我沒有聽說過。現在周青臣等人居然還當面阿諛奉承,使陛下又有過失,他們並不是忠臣。”秦始皇把這個奏議交給了丞相李斯處理。李斯認為他的說法很荒謬,廢棄他的言辭而不用,就上書說:

古時候天下分散混亂,沒有誰能統一,因此諸侯同時興起,人們說話都是借古諷今,矯飾虛言來混亂事實。人們都以為自己一派學說最好,並用來否定朝廷建立的法令制度。現在陛下已經統一天下,分辨了是非黑白,而天下共同擁立皇帝一人之尊;可是各家學說卻在一起非議朝廷的法令制度,聽說朝廷的法令一頒布,就各自根據自己的一套學說來議論它。在官府裏就口是心非,在官府外就道聽途說。以非議君主來揚名,以異常志趣為高明,率領群眾來誹謗朝廷。這種情況如果不禁止,那麽君主的威勢就會從上下降,而私人的黨羽就會在下面形成。禁止這種情況才利於朝廷。我請求:凡是有收藏《詩》《書》、諸子百家著作的,都要清除、銷毀。從命令下達起滿三十天還沒銷毀的,受黥刑,並充當築城勞役的城旦。不用銷毀的是醫藥、占蔔和種植這樣的書籍。如果有想學習法令的人,用官吏為師,不得私相授受。

始皇認可了李斯的奏議。沒收燒毀了《詩》《書》和諸子百家的著作,來使百姓變得愚昧無知,使天下無法再借古諷今。修明法制,制定律令,都是從秦始皇開始的。統一文字,修建離宮別館遍及全國。第二年,始皇又巡視天下,對外平定了四方少數民族。李斯都從中付出了心力。

李斯的大兒子李由擔任三川郡的郡守,幾個兒子都娶了秦公主,女兒們也都嫁給秦皇族的子弟。有一次,三川郡守李由請假回鹹陽,李斯在家裏大擺酒宴,文武百官都前往祝賀,他家門前的車馬數以千計。李斯不禁長嘆說:“唉!我曾聽荀卿說過‘事物禁忌太過分’。我李斯原是上蔡的一個平民,街道裏的普通百姓,皇帝不知道我才能淺薄,竟把我提拔到這個地位。當今作為臣子,地位沒有誰處在我之上的,我可以說是富貴達到極點了。事物發展到了極點,就必然衰微下來,我不知道將來的歸宿在哪裏呢!”

秦始皇三十七年十月,始皇出遊到會稽山,沿海而上,往北到達瑯邪山。丞相李斯、中車府令趙高兼著掌管符璽令的事務,也都隨從皇帝出巡。始皇有二十多個兒子,長子扶蘇因為屢次直言勸諫皇上,始皇就派他去上郡監督軍隊,蒙恬擔任將軍。始皇的小兒子胡亥最得始皇的寵愛,請求跟隨出巡,始皇答應了他。其余的兒子都沒能隨從。

這年七月,始皇到達沙丘,病得很重,便讓趙高寫信給公子扶蘇說:“把兵權交給蒙恬,到鹹陽參加喪禮以便安葬。”信已封好,還沒有交給使者,始皇就去世了。書信和璽印都在趙高那兒,只有皇子胡亥、丞相李斯、趙高以及始皇所寵幸的五六個人知道始皇去世了,其余群臣都不知道。李斯認為皇帝在外面去世,朝廷又沒有正式確定太子,所以封鎖消息。把始皇的屍體安放在既通風又隱蔽的“辒辌車”中,百官報告政事和進獻食物都像平常一樣,宦官們就假托始皇的命令,從辒辌車裏批準百官所上奏的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