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七 孔子世家第十七(第2/9頁)

吳國討伐越國,摧毀了越都會稽,得到一節骨頭,長度和車相等。吳國派使臣問孔子:“什麽骨頭最大?”孔子說:“大禹召集群神到會稽聚會,防風氏遲到,大禹就把他殺了陳屍示眾,他的骨頭一節就有車那麽長,這就是最大的骨頭了。”吳使問:“那誰是神呢?”孔子說:“山川的神靈能興雲致雨足以造福天下,負責監守山川按時祭祀的就是神,守衛社稷的就是公侯,他們都歸屬於王者。”吳使問:“防風氏是監守什麽的?”孔子說:“汪罔氏的君長負責監守封山和禺山的祭祀,是矨姓。在虞、夏、商三代叫汪罔,在周代叫長翟,現在叫作大人。”吳使問:“人的身高是多少?”孔子說:“僬僥氏身高三尺,是最矮的。高的不過三丈,數得上最高了。”於是吳使說:“了不起呀聖人!”

季桓子有個名叫仲梁懷的寵臣,和陽虎有怨仇。陽虎想驅逐仲梁懷,公山不狃阻止了他。這年秋天,仲梁懷更加驕橫。陽虎就把他拘捕了。季桓子很生氣,陽虎就把他也關押起來,直到季桓子被迫和陽虎訂立盟約才把他釋放出來。陽虎從此更加輕視季氏。季氏本來也越分淩駕於魯君之上,他的家臣就執掌了國家政權,因此魯國自大夫以下都不守本分,背離了正道。所以孔子不再做官,退出政界,專心研究整理《詩》《書》《禮》《樂》典籍。他的學生很多,直到很遠的地方,無不前來虛心受業。

魯定公八年,公山不狃失寵於季氏,就利用陽虎作亂,打算廢掉季氏、孟孫氏、叔孫氏“三桓”的嫡長子,改立平日為陽虎喜歡的庶子,於是逮捕了季桓子。桓子用計騙他,才逃脫出來。定公九年,陽虎作亂失敗,逃奔齊國。這時,孔子五十歲。

公山不狃憑借費城反叛季氏,派人召孔子去幫忙。孔子探索依循的治國之道已經很久了,卻抑郁無處施展,沒有人任用他,就說:“當初周文王、武王興起於豐、鎬而建立王業,現在費城雖然小,或許差不多吧!”想應召前去。子路不高興,阻止孔子。孔子說:“他們召我去,難道能讓我白跑一趟嗎?如果重用我,我將在東方推行周朝的禮儀制度啊!”然而最終也沒能去成。後來,定公任命孔子為中都的長官,到任一年,四方的官吏都效法他的治理辦法。孔子便由中都長官提升為司空,又由司空提升為大司寇。

定公十年春天,與齊國和解。夏天,齊國的大夫黎鉏對景公說:“魯國重用孔丘,觀察他的趨勢,必定會危及齊國。”於是派使臣告訴魯定公舉行友好會盟,約定在夾谷相會。魯定公將毫無戒備地乘車前去會盟。孔子以大司寇的身份兼辦理會盟事務,孔子說:“我聽說辦理文事必須有武備,辦理武事必須有文備。古代諸侯出自己的疆界,一定配備齊全文武官隨從。請你安排左右司馬一起去。”定公說:“好。”就帶了左右司馬隨從。定公在夾谷和齊侯相會。在那裏修建了會盟的土台,台上準備好席位,設有三級登台的台階,兩君以簡略的禮節相見,拱手揖讓登台。雙方饋贈儀式過後,齊國的有司快步上前請求說:“請演奏四方各族的舞樂。”景公說:“好。”於是齊國的樂隊以旌旗為先導,頭戴羽冠,身披皮衣,手執矛、戟、劍、楯等兵器,喧鬧著蜂擁而上。孔子快步上前,一步一個台階,還差一個台階時,舉起袖子一揮,說道:“我們兩國國君友好相會,為什麽讓夷狄的舞樂在這裏現醜,請命令有司叫他們下去!”有司讓樂隊退下,他們不走,左右看看晏嬰和景公的眼色。景公心裏慚愧,揮手讓樂隊下去。不一會,齊國有司快步上前說:“請演奏宮中的樂曲。”景公說:“好。”於是齊國的戲謔藝人和矮小的侏儒邊舞邊唱走上台。孔子快步走上前,一步一個台階,還沒有上最後一個台階,就說:“百姓迷惑戲弄諸侯,論罪當斬!請命令有司去執行!”有司依法執行腰斬,這些人當即手足異處。齊景公大為恐懼,深受觸動,知道自己在道義上不如魯國,回國後非常恐慌,告訴他的群臣說:“魯國的大臣用君子的道理輔佐他的國君,而你們卻用夷狄的辦法教我,使我得罪了魯國的國君,這該怎麽辦呢?”有司上前回答說:“君子有過借,就用實際行動向人家道歉認錯;普通人有過錯,就用花言巧語謝罪。君子如果痛心,就用具體行動賠不是。”於是齊景公就把侵占的鄆、汶陽、龜陰土地歸還給魯國,以此向魯國道歉。

定公十三年夏天,孔子對定公說:“大臣不準收藏武器,大夫的封邑不準營建高一丈長三百丈的城墻。”於是就派仲由去當季氏的管家,打算拆掉季孫、孟孫、叔孫三家封邑的城墻。這時,叔孫氏先把絥邑的城墻拆了。季孫氏將要拆毀費邑的城墻,公山不狃和叔孫輒率領費邑的人襲擊魯國。定公和季孫、孟孫、叔孫三人進入季氏的住宅,登上季孫武子的高台。費邑人進攻他們,沒有打進去,但有人已逼近定公的台側。孔子命令申句須、樂頎下台反擊費人,費人敗退。魯國人乘勝追擊,在姑蔑把他們打敗。公山不狃和叔孫輒逃奔齊國,就把費邑的城墻拆了。接著準備拆毀成城,成城的長官公斂處父對孟孫說:“拆毀了成邑的城墻,齊國人必將進逼我們的北大門。況且成城是孟氏的屏障,沒有成城也就沒有孟氏了。我不打算拆毀它。”十二月,定公率軍圍攻成城,沒有攻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