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重訂中的中華教師節(第3/3頁)

指日可待的新教師節

現行的教師節,多是學生為老師慶祝節日,側重於培養學生的尊師。這應該是教師節的一個方面(但務必要采取措施防止變成“謝師節”、“送禮節”);可是教師節還應具有另一層也許更為重要的內涵:教師節首先是教師自己的節日,通過節日可以進一步提高教師為人師表的職業意識,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增強對所從事職業的敬意(這樣也有助於刹住送禮風)。教師應德為人表、行為世範,師德先於生德,身教重於言教;學生應尊師敬長、崇學尚德,不僅要學好知識和技藝,更要學好為人之本和做人之道。而這些,都是孔子的價值觀念和教育實踐所帶給我們的積極啟發和寶貴經驗。以孔子為形象代表顯然有利於豐富教師節的歷史文化內涵、提高教師節的品格。

以孔誕為中華教師節,已經有了廣泛的群眾基礎,是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需要。1993年以來,從“兒童讀經”到“國學啟蒙”,從教育體制之外到教育體制內,民間推動的以儒家經典為中心的國學教育健康發展,正在成為立德樹人的文化源泉。當今民辦教育的塾、堂、館、院,如雨後春筍,體制內外億萬青少年,不同程度學習儒家經典,孔子的正面形象,在這一代中國人的心目中,開始站立起來。以孔誕為中華教師節,就會在一代代中國人的心目之中,加深這種印象。滋養著優秀傳統文化長大的一代代,將會成為中華文化偉大復興的群眾基礎和中堅力量。況且,在中國的台灣、香港等地,以孔誕為教師節已經多年了,從國家的統一與民族文化歷史認同的角度考慮,以孔誕為教師節也是很有意義的。福建省人大常委會決定以9月28日孔誕為全省“終生教育日”,中國人民大學以九月份為“孔子文化月”,這些都為以孔誕作教師節作了準備,可以說已經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

“尊師”的對象並不僅僅局限在學校裏的老師。“聖人無常師”,在我們的生活中,一定有許多影響過我們的人,他們或給我們以德行的示範,或給我們以精神的啟迪,這些人應當作為我們的老師而受到尊重。以孔子作為師道的代表,也並不是只看重儒家,對於其他宗教和學派我們同樣尊重。“尊師”的形式也不拘一格,不必刻意規定什麽敬師模式,關鍵是尊師重道的心意,以及師友互相激勵的良性循環,達到這種整體的氛圍與規範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從2004年開始,筆者以政協提案的方式幾次呼籲以孔誕為中華教師節。有關職能部門都肯定提案的理由,答應在修改教師法時負責轉達這個建議。

2013年9月5日,國務院法制辦公布《教育法律一攬子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擬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六條,將原來的“每年九月十日為教師節”修訂為“每年9月28日為教師”。這一修訂案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也得到海外華人的普遍贊譽。網絡和紙媒組織的多項民意調查顯示,至少七成以上受訪者支持這一修訂案。可見,以孔子誕辰日為教師節,是合乎多數民意的。除原先已持此議的學者錢遜、王殿卿、杜維明、張立文、於敦康、樓宇烈、周桂鈿、牟锺鑒、陳來、郭齊勇、淩孜及筆者等之外,湯一介、朱傑人、陳鼓應、成中英、郭沂、湯恩佳、陳啟生、彭永捷、韓星等以及國際儒聯的諸多海內外著名學者紛紛表示贊賞並發公開信表示:相信此舉,有助於增強廣大教師愛崗敬業的精神;有助於把學校建設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基地,從而培養健全的人;有助於全社會形成尊德重教的風氣,增強國民凝聚力;有助於強化全中國的文化共識,以中華文化凝聚兩岸人心;有助於建立和完善中國價值觀,提升中國的世界影響力。

以孔誕為中華教師節,上承歷史,下順潮流,深得民心,光耀世界。我們期盼全國人大常委會和教育主管部門能夠順應民意,采取相應舉措。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孔誕成為全體中華兒女的教師節。

在全國人大未改定日子之前,民間也可以考慮先以孔誕為“中華師表日”,以待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