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寸草心報三春暉:中華母親節(第2/5頁)

中華母親節應植根於中華文化的沃土中,具有中華民族的文化內涵和特定的民族精神底蘊。中華民族是最重視家庭倫理的民族,我國歷史上有不少很偉大而且很有影響的母親,孟子母親仉氏是最突出的一位。孟子姓孟名軻,公元前372年四月初二誕生於鄒(今山東省鄒城),三歲時其父孟激去世,對獨生子教養的責任就全落在孟母身上。她家貧,一面勤勉女工,一面精心教子,兩千年前西漢《韓詩外傳》和大歷史學家劉向的《列女傳》就翔實記載了孟母仉氏在不同階段教子的五個故事,近八百年以來中國最普及的兒童讀物《三字經》中有:“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從古至今都以她為中華賢母的主要代表。她的教子事跡是成系統的:

1.擇鄰三遷

兒童易受周圍環境熏染,孟母首先加意為孩子選擇有利於健康成長的外部環境,善於利用環境來熏陶感化孟子。起初,孟子居住在墓地附近,受到不良環境的影響,孟母就遷家。新居與市場為鄰,而且鄰居是屠夫,她再次遷居。把家搬到學宮旁,孟母高興地說:這才是我兒子居住的地方!遂在此定居,並把孟子送入學宮讀書,留下了“三遷擇鄰”的美談。

2.斷機喻學

一次孟子未及放學提前回家,孟母問他緣故,他表現出怠學的樣子。孟母拿起刀來,當著孟子把織布機上的經線割斷。就在孟子驚愕不解時,孟母說道:“你的廢學,就像我割斷織布機上的線,這布是一絲一線織起來的,現在割斷了線,布就無法織成。”孟母用“斷織”來譬喻“輟學”,指出做事要有恒心,堅持不懈;半途而廢,就會前功盡棄。“斷機喻學”形象顯示了學習的內部規律:必須持之以恒。這一幕在孟子幼小的心靈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象,促使孟子旦夕勤學,終成大器。

3.買肉示信

孟母身教重於言教,注意在日常小事上培養孟子誠實守信的品格。《韓詩外傳》載:當孟家東鄰殺豬時,孟子問母親:“殺豬幹什麽?”孟母當時正忙,隨口應道:“給你吃。”孟子十分高興,等待吃肉。孟母很快後悔自己失言,為了不失信於兒子,盡管經濟十分困難,還是到東鄰買了豬肉給兒子吃,以自己的行動示範“言而有信”。

4.教子明禮

夏日的一天,孟子認為獨處自己房中的妻子有失禮儀,產生了休妻的念頭。孟母問明情況後,責備孟子說:“‘將上堂,聲必揚’,你自己沒打招呼,就登堂而入,是你失禮在先,怎麽反而責怪別人呢?”孟子深感慚愧,向妻子賠禮道歉。孟母關於禮的教育促成了孟子明禮自檢的品質。

5.勵子行道

孟子在齊,齊宣王雖酬以高薪,卻未能實施他的政治主張。孟子想到宋國行道,但考慮母親年事已高,搬遷不便,所以未行。孟母知道後,主動勸孟子應以行道為上,不要顧念自己。可見即使孟子成人後孟母仍進行“終身教育”。

孟母去世後葬於鄒城北25裏的馬鞍山麓。人們認為孟子的成就顯示了孟母教子的成功,因而稱這塊六百畝大的林地為“孟母林”,以長久紀念她。歷代常有封贈祭祀,保留至今的遺跡還有啟聖寢殿、孟母三遷處、孟母三遷祠、孟母斷機處碑等等,來瞻仰追思者絡繹不絕。她的懿範遠播新加坡、日本、韓國等國,並被寫進兒童教科書。

中華母親節應當發揚母教的優良傳統,致力於提升母親的素質,這是中華母親節不可或缺的一個方面。煙台母親教育中心、太原的母親講壇等在這方面有很好的經驗。

中華賢母很多,但統觀比較,孟母是“母教一人”,懿範千秋,所以2006年筆者倡議以她為中華母親節的主要形象代表,她生孟軻而成為母親之日——農歷四月初二定為中華母親節的基準日。中華母親節促進會也旋即成立。主要形象代表並不意味著是唯一,各地可以同時紀念其他中華賢母。

中華母親節之又一面:愛母、孝親

愛母、孝親,是中華傳統的孝道。中華母親節與孝道是互為表裏的關系,我們各地的中華母親節每每以感恩母親為中心,中華母親節成為表達愛母、孝親精神的推動器,是孝道教育的最好載體和抓手。

愛子和孝親是雙向互動的。父母給予子女生命,對子女有一種出於本能的無私的慈愛。子女在母體中孕育成長,本來就依戀父母,又不斷感受到父母的養育之愛,很自然地滋長著親情回報的愛心,這種知恩、感恩、報恩的情感、品性、行為就是孝。這種血統之所系、命根之所出的孝,不是封建社會和封建家庭的特產,這是人性的自然感情。把孝簡單地作為封建道德加以批判是違反自然的。所以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說:“孝是無所不適的道德,不能沒有孝。”新世紀初,中共中央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同志說:“孝敬父母從來是上合天理、下合人倫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