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第4/16頁)

注45肅親王府位於東城區正義路東側。順治年間建,歷代襲王俱以此為邸,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淪為日本使館,只存垣墻。其地現為北京市政府。肅親王名豪格,清太宗皇太極的長子,太宗崇德元年(1636年)以功晉封肅親王,是清初開國八大鐵帽子王之一,因太宗死後,曾和多爾袞爭皇位,當多爾袞得勢後,備受迫害,順治五年(1648年)將豪格削爵囚禁,害死於獄中,順治皇帝親政後,復肅王爵,追謚“武”。此後,豪格子孫均以顯親王襲封,至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恢復肅親王封號世襲。

注46董海川,原名董明魁,清朝河北省文安縣朱家務村人。八卦掌拳術的創始人和主要傳播者,記敘他生平和經歷的文章書籍很多,但都莫衷一是。有關董海川生卒年月及諸行狀,眾說紛紜,難有定論,一說是生於清代嘉慶年間,卒於光緒八年。據說道光三十年(1850年)前後,董海川因觸犯刑律(一說是因故犯有命案),受腐刑,廢為宦者,北來京城,供職內朝。後因得罪了首領太監,被告到總管內務府主管民政的肅親王那裏,肅親王見董海川相貌不凡,器宇軒昂,將他留在自己府中,從此董海川便在肅王府當差。據光緒九年春二月立於萬安公墓的董海川墓志銘所載:“後因老乞骸,始得寓外舍。請藝者自通顯以至士賈與達官等幾及千人,各授一藝。”也就是說,他離開肅王府後還培養了一大批弟子,其中最著名的大弟子,就是關先生這裏所說的尹福。

注47這裏出現一個錯誤,可能是關先生的口誤。華豐並不是善耆的父親,而是他的祖父,所以也應該是川島芳子的曾祖父。感謝橘玄雅先生為我指出這一點。可參見本篇附錄《歷代肅親王世系簡介》。又,按一般說法,鷹掌為八卦掌中的第二掌,而不是與八卦掌並列的又一種類。

注48雍正五年(1727年),賞還鰲拜一等公爵,加封號為“超武公”,令其子達福承襲。官至散秩大臣,前鋒統領(都是二品大員)。達福後來陣亡於和通呼爾哈諾。達福的兒子岱屯襲一等公,也擔任過散秩大臣。達福的孫子德成、德勝都承襲騎都尉(由於達福陣亡而獲得的爵位)。另外,鰲拜的孫子達禮善曾任副都統。

注49關先生講述的他祖先的故事,在正史中未見記載,也就是說,在《清聖祖實錄》和《八旗滿洲氏族通譜》等官方文獻中記載鰲拜獲罪後,其後人的情況時,均記鰲拜僅有一子,名那摩佛,亦稱“納穆福”。至於巴哈,據《八旗滿洲氏族通譜》載,有長子塔哈,原任三等侍衛;次子蘇爾達,任領侍衛內大臣;三子拜思哈,原任頭等侍衛兼佐領;第五子能圖,原任三等侍衛;第六子拜音珠,原任郎中;第七子訥爾都,系和碩額駙;第八子瓜爾察,原任領侍衛內大臣兼佐領;第九子郭羅,原系副驍騎校;第十子開保,原任二等侍衛。該書鰲拜條下還有:“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聖祖仁皇帝追念鰲拜巴圖魯功績,恩賜一等男,以其親弟巴哈之孫蘇赫承襲。”從中可見,在這十子中,第七子訥爾都,應該就是恭愨長公主的夫婿,是鰲拜的侄子而非兒子。此其一。十子中有名有姓有職位的提及了九個,唯第四子迄未提及,難道就是被過繼給鰲拜的那個?存疑。此其二。鰲拜的一等公爵在康熙五十二年由巴哈之孫蘇赫承襲,但氏族通譜書中列舉了巴哈十子後又列舉若幹孫子甚至曾孫,卻無蘇赫之名。而他本應該是巴哈孫輩中最應該被提及的一個。此其三。綜觀這三點,關先生所述可能並非空穴來風,也就是說,他的祖上有可能真的是巴哈那十子中被過繼的一子,即第四子,後來承襲一等公爵的,也可能就是這個第四子的孫子。當然這也只是推測而已。《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卷一,6—7頁。又按,橘玄雅為我提供諸多建議和線索,特此致謝。

注50據北平市社會局印行《北平市工商業概況》“雞鴨業”:“平市養鴨之戶,皆屬沿河居民。以沿護城河所養之鴨為最佳。海澱一帶次之。鄉間所產者,骨大體瘦,品質最劣。當清鹹豐年間,鴨戶約有三百余家,嗣後逐年減少,現約有一百四十余家,大半分布於崇文門外。原有行會,今改為鴨業同業公會。”1932年(民國廿一年)版,309頁。

注51 引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8fed5d0102v4rt.html

注52龍潭湖的袁督師廟,是張伯楨(1877—1946)修建的。張伯楨,字子幹,號滄海,又號篁溪,廣東東莞市篁村勝和村人。康有為“萬木草堂”的弟子,曾兩度赴日本留學,光緒三十四年回國後,先後捐資在北京左安門廣東新義園(即今龍潭湖公園內)建造袁督師(袁崇煥)廟,又在北京廣渠門內廣東舊義園(即今東城區東花市斜街袁崇煥祠舊址)重修袁督師墓。1919年又在袁督師廟南一裏許修建袁督師故居,自建房屋於旁,時人稱為“張園”。 張伯楨撰有“佘義士墓志銘”,與康有為的“袁督師廟碑記”一起,都立於龍潭湖公園的袁督師廟之內。佘義士的事跡得以彰顯於世,首發軔者就是張伯楨。詳見筆者所著《老北京人的口述歷史》(外城編第一篇張先生口述),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版,549—55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