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京北回族第一村 黃炳成、李守勛口述(第2/8頁)

李:我也是聽說的吧,那書叫作《十三陵風物人物記》,說原來西貫市這兒有一個叫石鷹頭,就在防化學院這兒,大石頭,我們叫它石山頭,他們管這兒叫石鷹頭。有那句話說是“北京有個石山頭,南京有個石山尾”。有那一說法。當時金朝的時候有個金章宗,他愛上這兒遊玩來,跟石頭上喝酒,喝完酒把酒倒在石頭上頭,灌石頭,所以取名叫灌石。後來一來二去這邊慢慢就形成一個小村落,灌石村。這兒不是屬於山區跟平原的一個交接處麽,這樣慢慢就有了集市了,又改成灌市了。據說當初是這麽來的。這就是一個說法,也沒法確證。

位於西貫市村附近的石頭山(定宜莊攝於2003年)

還有一個說法,這村原來叫鳳凰村。回民跟漢民不是有一個民族界限麽,當時都有一些個,反正風俗習慣不一樣,有仇視什麽的。我們這兒有倆村,叫前白虎澗(劍)、後白虎澗(劍)。那邊還有前沙澗(劍)、後沙澗(劍),四面的劍都射你。咱這兒老人就說,這鳳凰要這麽射哪兒受得了哇,後來說是改叫貫石,你這劍來了以後我給你接住,我這也不太清楚啊。

定:這傳說我原來也聽說過,我在前沙澗教過三年書……

李、黃:(笑)您還跟那兒教過書哪?

定:我那時候就知道西貫市,還知道你們老跟前張村、後張村的漢民打架,是有這事嗎?

黃:有有,民族都有一個矛盾。周圍都是漢族村,中間夾著一個回民村,有些矛盾是不可避免的。

李:這個傳說不是書上的,就是老百姓裏頭說的。金章宗的那個是書上的。

黃:金章宗這個歷史它是有。他沒做皇上那陣兒,在這邊巡遊采獵。我們這地方有個地名,石山頭那邊,我們小時候上那邊玩兒去,都管那地方叫皇上寶座。在防化學院裏頭。石鷹頭上頭有一民國將軍刻的大字,相當漂亮。還有一個橫著的,西貫市陽坊聯合著刻的村約,不許開發山頭的,也是民國時候的,字也不太清楚了,但是能看出來。注221還有一個地方叫石桌石鼓,有個夾層似的,裏頭多少坑,你要敲吧,這兒當當當,那兒咚咚咚,各種坑的聲音都不一樣。(石桌石鼓)“文革”時候不知道讓誰給(推之義)下去了。石頭形成各種各樣的儀態,多少石頭好像堆起來似的,跟別處都不一樣。

明朝那幾個首領不都是回民麽,常遇春,胡大海,沐英,鬧不好連朱元璋都算,反正我看有個材料朱元璋都算(回民)。他是鳳陽人,那個地方南邊是回民村,北邊是漢民村,他們姓朱的一大戶,他父母去世的時候是用白布裹的,回民用白布裹。因為什麽他改了這個(漢族)呢?這是對民族的一個保護。

定:這怎麽講?

黃:他要不說他是漢族,那漢族群眾起來反對他做皇帝,末了兒還不得連你整個民族都給反了。他一個為了鞏固他的統治,一個為了保護他的民族。

定:也真是啊,他的皇後姓馬。

黃:是呀,馬是回族姓。他們的把兄弟哥兒七個,大部分都是(回族)。而且他成事之前,當過海裏凡,漢民說他當過小和尚,不是,他是到清真寺當過海裏凡注222,我們叫海裏麥。牛街那兒有人寫了一本書,說朱元璋寫過一個百字令碑,在南京可能是,刻了100個字,聖贊,贊揚穆罕默德聖人,他為什麽特別崇拜穆罕默德,也說明這個。

定:可是他當了皇帝沒有表現出來啊。

黃:他不能表現,一表現就麻煩了,他這統治就不成了。常遇春他們後來就退了不是?慶功宴完了就死了一部分嘛。注223

定:你們這是個大村是吧?

黃:都往這兒集中不是?反正回民就都奔這兒來。明朝還不怎麽太興盛呢,清朝最興盛。而且也不知道是誰家的,有一個神彈子李五,就是西貫市的,《施公案》有這個。它寫的是“家住千逢山鳳凰村”,它那兒過去叫千逢山,這以什麽考證呢?這兒過去不是起會嗎?進香起的那個會,陽坊廟會呀,妙峰山廟會呀,各種各樣的文藝吧,起會的時候那小旗上都寫的是千逢山。陽坊跟西貫市挨著,分不出來。

定:神彈子李五是真有其人嗎?

李:真有這人,而且這人是西貫市人。

定:那你們誰是他的後人呢?

李、黃:這就不好說了,沒有那麽直接下來的。沒有記載。

定:村裏都知道這個神彈子李五嗎?

黃:好些老人都知道,往後這人就知道得很少了。

定:我聽說八國聯軍打到北京以後慈禧出逃,第一站到的就是你們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