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京北回族第一村 黃炳成、李守勛口述(第4/8頁)

定:那就是說他實際上還是走的這個路?

黃:還是走的這個路,走的這個路線,到張家口。

定:(問李)您奶奶的父親是做這個?您奶奶也是這個村的?跟你父親都姓李,那不是同姓嗎?

黃:(替李回答)不是一個門啊,不是一個支系。同姓的這個呢,我們這個伊斯蘭教超過五代,可以通婚,過去說出五服不是?出五服以後血統上就遠了。

定:(問李)您的奶奶要活著有多大歲數?

李:也得照著百十來歲了,日本時期她父親就六七十歲。這個李恩濤算有名的紳士,我聽說過他的幾档子事,挺好的。日本時候有一次八路軍殺了一個日本人,日本人非要報復,把陽坊西貫市人都給弄到大廟前頭去了,當初那兒也有戲台子,都架上機槍要屠殺,就這個李恩濤出面找的日本人,也不知道怎麽跟他們說的,反正最後免除了一場災難。還有一次聽說是土匪還是逃兵吧,要搶陽坊地區這些個商戶,他知道了,自個兒就帶了好些個銀圓到那兒去,給他們一人倆銀圓幾個銀圓吧,給這夥人搪走了,沒搶成。他老做好事,只要有我們叫要乜帖的,一般說就叫要飯的,只要他要瞅見就把他請到家去,好吃好喝地(招待)。

還有一個,就是李恩濤的兒子,叫李寶清,是我的舅爸爸(bǎ bǎ),我奶奶的弟弟,也是一個開明紳士。

黃:他們是4個,姐兒倆哥兒倆。還有一個叫李寶華。

李:就說這個寶清我知道一點事兒,這人特別開通特別開明。他最大的一個事兒,西貫市小學當時沒有房舍,他捐出房子建這個小學,把家裏起碼是多一半捐出來給小學。

黃:他家捐給小學16間房。我們村原來就有小學,後來才成立中學,1954年。

李:要不然他得弄一地主,因為這個後來弄一上中農。這人特別不把這些當回事,要說過去也是有錢人家的,解放以後自個兒賣菜。

黃:解放以前他就自個兒賣菜。

定:他也讀過書嗎?

黃:他文化不錯。他沒有(棧房)了。他就種園子了,就是種菜地。

李:他也沒在外頭幹過。

黃:幹過,沒待多長時間。他跟張作霖那兒管過一段軍需。

定:那他跑東北去啦?

黃:對。人家給介紹過去的,介紹過去在那兒待了一段時間哪,不行,事情太大,管不了,出點錯咱們擔不了這事兒,他怕出錯,出了錯他受不了啊,連命怕都得搭上。從那兒回來以後就紮到家裏哪兒都沒去。

定:他爸爸跟張作霖還有關系?

黃:對。他們跟這幾個軍閥過去都互相利用啊,過去那陣兒來兵,散兵遊勇過來了,到這邊就想吃地方不是?李恩濤就出面了,你哪單位的啊?你軍長是誰啊?把這事應付了,末了兒一人給兩塊錢,走吧。互相照應互相利用。

李:李寶清就是自食其力,周濟窮人。我聽說有這麽一事,他瞅見一個要乜帖的,就給讓到家去了。那會兒家裏雇了幾個人,他把雇的人的飯給了(要乜帖的)吃了,跟雇的人說我給你們錢,你們回家吃飯去吧。心眼兒特好。他後來住到酒仙橋,他兒子在那兒住著,跟人家合用一個廚房,他那油罐跟人家的油罐都跟廚房那兒擱著,有一回他一進去瞅見那家人正使他那油罐往自己鍋裏倒,他怕讓人家發現,他倒趕緊退出來,就那樣。你要一般來說,你怎麽使我的油啊?得問一聲吧,不價,趕緊你使吧,不讓你知道,就像是我不知道。

黃:這是性格。你要說兩句呢,傷了和氣了,傷了和氣都不合適。為了避免這個,所以把事情搪開了。

李:還有一個李寶清的姐姐,我叫姨奶奶。我這姨奶奶終身沒嫁,她就跟我們家,最後到去世。她就是性格不那麽什麽吧,不願意嫁人。反正我聽說的,過去不是比較封建麽,給她說了一個是麻家,麻瑞的父親。有一次因為下雨,麻瑞的父親跟我奶奶家避雨,別人告訴她,說趕明兒你的丈夫就是這人,當時這人淋得落湯雞似的,挽著褲腳子,挺狼狽的,她一看,喲,就給我嫁這一人,我不幹。不幹,她父親就說你要不嫁給他你就哪兒也甭去了就,父母之命不是?(她說)我不去就不去,這麽著後來就一直沒嫁。我聽說有這档子事,當然還有沒有別的事就不清楚了。

像我們家呀,我的爸爸(bǎ bǎ)就是我的爺爺呀,回民管爺爺叫爸爸,管父親叫爹,管奶奶就叫奶奶。管大爺叫伯伯,大伯二伯三伯。

定:漢人也叫伯伯。

李:但是回民叫得多,在我們這塊兒呢,漢人叫大爺的多。管比父親大的(姐姐)叫姑媽,管比父親小的妹妹叫娘兒,不叫姑,你們一般都叫姑,這就有區分了。回族老姑娘不多,回族不許可,必須得出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