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注1 需要說明的是,我做的北京人訪談,尤其是深入訪談,並未被全部收入這套《北京口述歷史》叢書之中。最近幾年,我還與其他人合作有《宣武區消失之前》《個人敘述中的同仁堂歷史》《大歷史·小人物》等圍繞北京城和北京人的口述史專著,已分別由北京出版集團和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此外,對常人春、常壽春兄弟的口述訪談,也正在編輯之中。

注2 比較有代表性的專著,如賴惠敏:《天潢貴胄:清皇族的階層結構與經濟生活》,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專刊,1997年版;[美]李中清、郭松義主編:《清代皇族人口行為和社會環境》,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劉小萌:《愛新覺羅家族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版等。

注3 這個簡述主要依據胡啟松:《中國第一歷史档案館藏清代宗室人口史料概述》與鞠德源:《清代皇族人口冊籍》,均載李中清、郭松義:《清代皇族人口行為和社會環境》,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

注4 關於1935年《宗譜》介紹,見劉冰:《愛新覺羅宗譜》,載《圖書館學刊》2011年第1期。

注5 烏蘭(女),蒙古族,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員,喬吉是她的丈夫。

注6 見(中國邊疆史地研究):《滿學專家愛新覺羅·啟孮教授》,載《金啟孮先生八十壽辰暨執教五十年紀念集》(內部刊行本),1998年版,46頁。此外,金先生在《情寄第二故鄉——我在內大的二十五年》一文中也提到此事,載紀念文集“附錄”,140頁。

注7 這裏所說的愛新覺羅家族的行輩字,僅僅限於道光帝之子而不及其他。“溥、毓、恒、啟”四字是道光帝親選的。

注8 該照片選自《金啟孮先生八十壽辰暨執教五十年紀念集》(內部刊行本),1998年版。

注9 該世系表主要根據金啟孮《記榮府史的成書》、烏拉熙春《榮親王府的文化史》(均載《愛新覺羅三代滿學論集》,遠方出版社1996年版)編撰。

注10 關於分府制度:皇子到15歲(虛歲)左右,便要搬出大內接受爵秩,稱為分府。皇子授封分府後,其居室、服用、設官、俸祿給養由內務府負責,各按爵位等第撥給。因為他們得到的爵位一般都是親王、郡王,至少也是貝勒、貝子,所以習慣上亦稱為撥王制度。撥王制度開始於康熙六年(1667年)。這一年年初,順治帝的第二子福全亦即康熙之兄被封為和碩裕親王。經康熙帝批準,為適應新的受爵分封制度而產生的撥王制度正式出台:康熙六年奏準,凡分封皇子,各按爵秩,奏簡領侍衛內大臣,內府總管,會同該旗辦理。應給旗下滿洲、蒙古、漢軍佐領,並內府三旗佐領、內管領,應給府第,候旨指給……又定:“凡畿輔旗莊,國初頒賜已定,厥後皇子分封、公主贈嫁,皆取諸內府莊田”,這就是說,分府王公們的田地、人丁等等,都是要從內務府皇莊和各應差人丁中撥付的。而且一經撥出,相關的莊頭、莊丁便由“隨王之旗分佐領代管”。有關各爵位撥給的田莊、人丁數後來曾有變化,但其來源和性質始終未變。見光緒朝《大清會典事例》卷1198“親王以下分給戶丁莊園分例”。

注11 兆祥所,是清代皇子們的居所。皇子在受封完婚後,就會分府出宮。但兆祥所位於紫禁城,未見圓明園中也有兆祥所的記載。

注12 溥心畬(1896—1963),即溥儒,初字仲衡,改字心畬。溥心畬之父載瀅為奕次子。其長兄過繼給了伯父載澂,襲了王爵;排行老二的溥心畬與三弟溥德奉母定居北京。溥心畬曾留學德國,詩文、書畫皆有成就。畫工山水、兼擅人物、花卉及書法,與張大千有“南張北溥”之譽,又與吳湖帆並稱“南吳北溥”。1949年10月18日,新中國成立不久,溥心畬藏在一艘小船裏,從上海冒險偷渡至舟山群島(當時舟山仍為蔣軍所據),又從舟山輾轉赴台,並於台灣師範大學執教。1963年11月溥心畬患鼻咽癌在台北病故,享年68歲,葬於陽明山。

注13 1946年(民國三十五年)秋,應張道藩之邀與齊白石等人到達南京,舉辦溥儒、齊白石聯合畫展。經張真夫推薦,被蔣介石指定為滿族“國大代表”。 1947年從南京開會後回到北平發起組織了“滿族文化協進會”,城近郊區有數千人登記入會。1948年國民黨在南京召開行憲“國民大會”,溥儒、唐君武和金啟孮之父金光平等人當選為代表。溥儒在會上發言,闡述了滿族人的悲慘處境,呼籲明文規定滿族平等地位,引起廣大滿族同胞的強烈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