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抗日殺奸團簡史(節選)(第3/4頁)

他們被捕後都關押在北平沙灘老北大校址的日本憲兵隊,受盡酷刑。9月24日他們部分被解至日本華北駐屯軍最高司令部軍法會議的拘留所(位於北平炮局監獄東院日軍監獄內)。11月24日被日寇軍法會議判決:其中李振英、劉永康、葉於良被判無期徒刑。孟慶時十年。周慶涑、王文誠、紀澍仁、曹紹蕙(女)五年。應繩厚、朱惠玲(女)三年。紀鳳彩(女)、王知勉、李澄溪、東普、張家錚、王肇杭一年。還有經各自家庭營救釋放的有:鄭統萬、鄭昆侖(女)、魏文昭(女)、

炮局監獄崗樓

魏文彥(女)、蔣淑英(女)、樂倩文(女)、屠珍(女)、龔肇機、繆達等人。被判刑的都被投入北平炮局子監獄西院的偽河北省第一監獄外寄人犯臨時收容所,這是專為被判刑的抗日人士設立的機構,由日寇直接監管。他們一進所都被砸上腳鐐。李振英因受刺激精神失常,獄吏殘酷竟另加手銬,還與腳鐐鎖在一起,兩天後才打開手銬。監獄的生活條件極差。醫療方面雖有中西醫各一人,但有醫無藥,形同虛設。紀澍仁生病無藥醫治,逝於獄中,時年僅18歲。其他人刑滿的先後出獄,最晚的則在抗戰勝利後1945年9月3日才獲得自由。

……(省略若幹內容)

內地支援

……

(二)最後的幾件事

有一次軍統來公文要抗團把全體人員履歷造冊集體參加國民黨。大家參加抗團是為了抗日,這是在全民抗戰時期,是國家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頭,與黨派沒有關系,要他們參加國民黨,他們是否同意毫無把握,代他們決定很不妥當。抗團總部雖有部分抗團人員名單,但殘缺不全,就以此理由拒絕辦理入黨手續。

軍統也曾幾次要抗團調查共產黨的事。這種事很難對待。明顯不願意做這種工作,但又不敢公開反對。如果這樣做,誰知會有什麽結果。只好用拖的辦法。例如有一次公文上說:“北平志成中學校長吳葆三的侄子吳富恒是否共產黨員,立即查明報復。”其實這事很清楚,他與抗團好幾位的關系都很深,這事就是拖著不復。

這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已接近尾聲。尾聲也有高潮。美軍轟炸東京,一次投彈數量比日軍轟炸重慶一年的還要多。以後又有兩顆原子彈,再加上蘇聯在東北參戰。結果日本投降了,全國一片歡騰,自發上街大遊行。到處敲鑼打鼓放鞭炮。大家見面握手,擁抱,跳躍。

在這歡慶之後,跟著就是一片空虛、失落的感覺。因為全心全意要抗日,日本投降了,要打倒的目標沒有了。以後又幹什麽呢?抗團沒有進一步的目標。

抗團的任務沒有了,也就沒有存在的價值。所以抗團向何處去?這問題就提到日程上來。

首先要做的是撤銷界首聯絡站。孫若愚、錢宇年去平津。在平津滬三處營救仍關在敵人監獄裏的同志,聯系失散的同志,並幫他們解決必要的問題。尋找叛徒。

1946年春孫若愚和楊國棟回到重慶。大家一起研究抗團的去向問題。這時戴笠乘飛機出事了,這對解決抗團去向開放了一條大路。因為他對抗團自有他的目的。如果他在,這問題的解決很難預測。會議結果,最終決定抗團解散。

解散的條件是:①以後不得有任何人以抗團的名義從事活動。②為了解決一些人暫時找不到公職的人的生活,在北平暫發十八人的工資,在上海六個。

只有孫若愚一人進了軍統的名冊。他是以學運任務在北平軍統任職。

孫若愚一直照顧李振英的生活,因他在敵人監獄裏得了精神病,不能工作。也照顧幾位有困難的人生活。這兩筆錢一直由孫若愚和楊國棟兩人領取,其他抗團人員無人動用過。

後記

軍統說抗團是他的外圍組織,也有別人這樣說。但我們有不同看法。

什麽是外圍組織?過去國民黨另建了一個三民主義青年團。三青團就是國民黨的外圍組織,只是工作的環境不同,才分成內部與外圍的關系。抗團到底是不是軍統組建的呢?抗團內的確有過軍統人員參加,而且在抗團擔任過重要職務,但抗團又不是曾澈一人組建的,請看下面材料可以證明:

陳恭澍是軍統的重要人員,在抗戰初期擔任軍統的天津站站長,又代軍統與上海抗團聯絡,他曾寫過《上海抗日敵後行動》一文所說的來證明。這書是1984年2月在台灣出版。登載在《傳記文學》第四十四卷第二期。

他說:“首先需要申明一點,有關‘抗日殺奸團’的產生與成長,在《戴雨農先生傳》《戴雨農先生全集》都有大段記載,不過那只是襯托之作,尚不足以表達該團的基本精神,也沒有突出該團精義之所在,像‘抗團為軍統的外圍運用機構’這種說法,我實在為‘抗團’叫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