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魏晉風度(第5/7頁)

所以,由曹丕提倡的這一新觀念極為迅速地得到了廣泛的響應和長久的發展。自魏晉到南朝,講求文詞的華美,文體的劃分,文筆的區別,文思的過程,文作的評議,文理的探求,以及文集的匯纂…,都是前所未有的現象。它們成為這一歷史時期意識形態的突出特征。其中有人所熟知的陸機《文賦》對文體的區劃和對文思的描述:

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碑披文以相質,誄纏綿而淒愴……
遵四時以嘆逝,瞻萬物而思紛,悲落葉於勁秋,嘉柔條於芳春。心懍懍以懷霜,志渺渺而臨雲。……其始也,皆收視反聽,耽思旁訊,精鶩八極,心遊萬仞;其致也,情曈昽而彌鮮,物昭晰而互進,……觀古今於須臾,撫四海於一瞬。

對創作類別特別是對創作心理如此專門描述和探討,這大概是中國美學史上的頭一回。它鮮明地表示了文的自覺。自曹丕、陸機而後,南朝在這方面繼續發展。鐘嶸的《詩品》對近代詩人作了藝術品評,並提出,“若乃經國文符,應資博古,……至乎吟詠情性,亦何貴於用事?”再次把吟詠情性(內容)的詩(形式)和經世致用的經術儒學從創作特征上強調區別開。劉勰的《文心雕龍》則不但專題研究了像風骨、神思、隱秀、情采、時序等等創作規律和審美特征,而且一開頭便說,“日月壘璧,以垂麗天之象,山川煥綺,以鋪理地之形,此蓋道之文也”,而“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把詩文的源起聯系到周孔六經,擡到自然之“道”的哲學高度,可以代表這一歷史時期對文的自覺的美學概括。

從玄言詩到山水詩,則是在創作題材上反映這種自覺。這些創作本身,從郭璞到謝靈運,當時聲名顯赫而實際並不成功。他們在內容上與哲學本體論的追求一致,人的主題展現為要求與“道”和自然相同一;在形式上與繪畫一致,文的自覺展現為要求用形象來談玄論道和描繪景物。但由於自然在這裏或者只是這些門閥貴族們外在遊玩的對象,或者只是他們追求玄遠即所謂“神超理得”的手段,並不與他們的生活、心境、意緒發生親密的關系(這作為時代思潮要到宋元以後),自然界實際就並沒能真正構成他們生活和抒發心情的一部分,自然在他們的藝術中大都只是徒供描畫、錯彩鏤金的僵化死物。漢陚是以自然作為人們功業、活動的外化或表現,六朝山水詩則是以自然作為人的思辨或觀賞的外化或表現。主客體在這裏仍然對峙著,前者是與功業、行動對峙,後者是與觀賞、思辨對峙,而不像宋元以後與生活、情感溶為一體。所以,謝靈運盡管刻畫得如何繁復細膩,自然景物卻並未能活起來。他的山水詩如同顧愷之的畫(《女史箴圖》)一樣,都只是一種概念性的描述,缺乏個性和情感。然而通過這種描述,文學形式自身卻積累了、創造了格律、語匯、修詞、音韻上的種種財富,給後世提供了資料和借鑒。

例如五言詩體,便是從建安、正始通由玄言詩、山水詩而完全確立和成熟的。從詩經的“四言”到魏晉的“五言”,雖是一字之差,表達的容量和能力卻很不一樣。這一點鐘嶸總結過:“夫四言文約意廣,取效風騷,便可多得,每苦文繁而意少,故世罕習焉。五言居文詞之要,是眾作之有滋味者也。”“四言”要用兩句表達的,“五言”用一句即可。這使它比四言詩前進一大步,另方面,它又使漢代的雜言(一首中三字、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均有)規範化、正統化、格律化而成為詩的標準格式。直到唐末,五言詩始終是居統治地位的主要正統形式,而後才被七言、七言律所超越。此外,如六朝駢體,如沈約的四聲八病說,都相當自覺地把漢字修辭的審美特性研究發揮到了極致。它們對漢語字義和音韻的對稱、勻衡、協調、和諧、錯綜、統一種種形式美的規律,作了空前的發掘和運用,它們從外在形式方面表現了文的自覺。靈活而工整的對仗從當時起迄至今日仍是漢文學的重要審美因素。

在具體創作、批評上也如此。曹植當時之所以具有那麽高的地位,鐘嶸比之為“譬人倫之有周孔”,重要原因之一也就是,從他開始,講究詩的造詞煉句。所謂“起調多任務”(如“高台多悲風;朝日照北林”等等)精心煉字(如“驚風飄白日”“朱華冒綠池”等等)、對句工整(如“潛魚躍清波,好鳥鳴高枝”等等)、音調諧協(如“孤魂翔故城,靈柩寄京師”等等)、結語深遠(如“去去莫復道,沈憂令人老”等等)……,(參閱肖滌非:《讀詩三劄記》)都表明他是在有意識地講究做詩,而不大同於以前了。正是這一點,使他能作為創始代表,將後世詩詞與難以句摘的漢魏古詩劃了一條界線。所以锺嶸要說他是“譬人倫之有周孔”了。這一點的確具有美學上的巨大意義。其實,如果從作品的藝術成就說,曹植的眾多詩作也許還抵不上曹丕的一首《燕歌行》,王船山便曾稱譽《燕歌行》是“傾情傾度,傾色傾聲,古今無兩”。但由於《燕歌行》畢竟像沖口而出的民歌式的作品,在當時的審美觀念中,“率皆鄙質如偶語”,就遠不及曹植講究字句“詞采華茂”。這也就不奇怪锺嶸《詩品》為何把曹丕放在中品,而把好些並無多少內容只是雕飾文詞的詩家列為上乘了。當時正是“儷采百字之偶,爭價一句之奇”的時代,它從一個極端把追求“華麗好看”的“文的自覺”這一特征表現出來了。可見,藥、酒、姿容、神韻,還必須加上“華麗好看”的文采詞章,才構成魏晉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