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拿破侖帝國的興衰(第6/7頁)

法國已經是四面受敵。1月25日,拿破侖從巴黎出發,開始了捍衛法國主權的戰爭。他要面對的,是從意大利方向攻擊過來的奧軍,以及從西班牙出發跨過比利牛斯山進入法國的英軍。另外,在法國的東部和北部,還有三支強大的敵軍,他們分別是:施瓦岑貝格指揮的十五萬同盟大軍,他們從瑞士沖來;從法蘭克福攻進來的十三萬西裏西亞軍,指揮官是布呂歇爾;貝爾納多特指揮的十萬北路軍,現在他們已經侵入荷蘭,並出現在比利時。

經過多次實戰考驗,反法聯軍已經根本不把法軍的強固工事放在眼裏,他們集結部隊,直指巴黎,施瓦岑貝格和布呂歇爾兩軍準備在香檳會師。拿破侖率領部隊,在這裏領導法國全面抵抗。在比利時,梅松將軍率部阻擊貝爾納多特。在裏昂,奧熱羅負責抵禦奧軍。在南方邊界地區,蘇爾特負責抗擊英軍。意大利則由歐仁親王負責保衛。

不可否認,拿破侖有著極高的軍事天賦。他采用了各個擊破的戰術,穿插到布呂歇爾與施瓦岑貝格之間,先是在尚波貝爾、蒙米賴、蒂埃裏堡、沃尚等地連續戰勝布呂歇爾,接著又在蒙特羅大破奧軍。如果照這樣下去,法軍取得勝利將指日可待。不過,法國的將領並不是都像拿破侖這樣驍勇善戰,除了拿破侖連連取勝外,別的部隊都是屢遭敗績。這使得法國腹背受敵。就在這關鍵時刻,繆拉叛變後參加了反法同盟。除了下級軍官和士兵們依舊鬥志昂揚外,法軍的高級將領們全無鬥志,士氣低迷。拿破侖繼續向布呂歇爾發起攻擊,但在馬恩河、埃納河和拉昂等地,每次都是功虧一簣,布呂歇爾屢次都能僥幸逃脫,化險為夷。歷經多次意外事件後,拿破侖的作戰計劃也被打亂,無奈之下,他想出了一個大膽的計劃,準備到聖迪濟埃去封鎖敵人退出法國的通道。反法聯軍雖然感到很震驚,但他們仗著兵力充足,還是毫無顧忌地直奔巴黎而去。

巴黎現在是門戶大開,法軍根本來不及回援。皇後匆匆忙忙地棄城而去,逃向布盧瓦去了。由於在這次戰爭中,拿破侖主要依靠的是正規軍,所以沒有發動人民群眾。現在人民普遍厭戰,缺乏抗敵決戰和誓死保衛自由的精神。在以本尼凡托親王為首的保王黨的協助下,反法聯軍毫不費力地開進了巴黎。元老院在領袖塔列朗的率領下,全部叛變。塔列朗是個沒有信念,順勢而為的人,每當一屆政府快要垮台的時候,他都會及時地改旗易幟,在新政府中謀得一官半職。因此,在歷屆政府中都有他的身影。現在,他帶領元老院成立了一個臨時政府,宣布廢黜拿破侖的帝位及其後裔的帝位世襲權,宣布法國人民和軍隊不再效忠拿破侖。

拿破侖放棄帝位

獲悉巴黎被包圍的消息後,拿破侖放棄了向聖迪濟埃進軍的計劃,率領五萬軍隊星夜兼程,馳援巴黎,但他們還是晚了一步。在他們抵達巴黎的前一天,反法聯軍剛剛接受了巴黎的投降。在臨時駐地楓丹白露,拿破侖又聽到了元老院叛變和他被廢黜帝位的消息。看到人民、元老院、將軍、內臣們已經紛紛變心,拿破侖感到大勢已去,有了歸隱之心。他打算自己退位,然後將帝位讓與他的兒子。他以自己能征善戰的五萬軍隊和強有力的軍事陣地為籌碼,派出全權代表維琴察公爵、莫斯科瓦親王、塔蘭托公爵和同盟國談判,打算讓同盟國承認他兒子的帝位。但是,協同全權代表前去談判的臘古劄公爵突然放棄了對楓丹白露的駐防,防不勝防的拿破侖只得接受同盟國的條件。事已至此,同盟國的條件已經不再像以前那樣優惠了。現在他們決心逼拿破侖無條件退位,同時,消滅一切在歐洲看來屬於革命的東西。1814年4月11日,出於對後代的考慮,拿破侖黯然放棄了法國和意大利的帝位,九天後,他到達現在唯一屬於他的領土——位於地中海西嘉島東邊的厄爾巴島。曾經屬於他的遠達波羅的海的廣大疆土,如今只剩下一個彈丸小島。誰也沒有想到,十四年的叱咤風雲和不可一世,卻換來這樣一個令人嘆息的結果。

拿破侖是從社會的底層成長起來的。他從一個普通的炮兵尉官,憑借著自己的敢作敢為、頑強不屈,一步步成長。憑借著自己的充沛精力和對榮譽的熱愛,他一點點壯大,直到成為萬人之上的統治者。他的奮鬥歷程中,絕對沒有什麽幸運可言。他的成功,可以說都是刻苦實幹的結果。他抱著建立強大帝國的雄心壯志,通過強有力的軍事手段,一步步地將歐洲控制在手中,並通過貿易封鎖等方式,對隔海相望的英國展開牽制。一時間,從西班牙半島到遙遠的莫斯科,各國的君主和百姓都聽從於他的號令和統治。遺憾的是,他的權力和專制,侵犯了各國的獨立,破壞了人民的自由,最終落得個腹背受敵、眾叛親離的下場。他的失敗證明:專制主義在這個時代已經行不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