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黨派的鬥爭與更替(第2/7頁)

9月15日,國民公會決定,在奧地利的占領國宣傳民主思想,建立民主的組織,並廢除各被占領國的法律。在比利時,雅各賓派派出的人員四處宣講革命,並建立了一些俱樂部。這些俱樂部都是仿照法國雅各賓俱樂部的形式建立的。但是,由於雅各賓派在比利時的橫征暴斂,引起了比利時人的反感。占比利時人口55%的佛拉芒人,原本對法國的到來是十分熱情的,現在也冷淡了下去。那些原本對法國抱有期望的人,都感到法國的統治過於殘酷,後悔將法國軍隊招來。看到法國在比利時的種種行為,迪穆裏埃打算扶持佛拉芒人獨立,於是專門回到了巴黎。以前,迪穆裏埃從不公開表示自己支持哪個黨派,在兩黨競爭中,都是盡可能地明哲保身。他的手腕十分高明,一般想利用左右兩派時,都是分別通過自己的朋友丹東、拉克魯瓦和讓索內,自己很少出面。只有需要向兩黨施加壓力時,他才會以自己的勝利為籌碼。不過,當路易十六落難後,他也曾試圖制止雅各賓派的活動。由於目的沒有達到,內心不滿的他就又回到軍隊,開始第二次戰役,希望能以新的勝利為條件,改變革命政府。

反法同盟的進攻

由於法國革命的軍事勝利和1月21日事變,原本持觀望態度的國家也迅速加入到了反法同盟。這時,法國面對的將是整個歐洲列強。隨著8月10日事變的發酵,英國政府先是不承認法國駐英國外交使節肖夫蘭的身份,而在路易十六被處死以後,更是直接強迫肖夫蘭離任。英法關系迅速破裂,有鑒於此,國民公會便在1793年2月1日對英王宣戰,同時也對荷蘭省督宣戰。荷蘭省是從1780年就完全依附於英國政府的。至此,英國也徹底撕下了和平的面具,成為法國新的敵人。

英國其實早就有了與法國決裂的念頭,他們的行動迅速而高效,僅用了六個月時間,便先後分別與漢諾威、俄國、德意志、西班牙等國簽訂了七項同盟條約和六項援助條約,對奧地利和普魯士提供大量的援助。英國一躍成為反法同盟的中心,並希望利用法國革命這個時機鞏固自己的優勢。英國不但出動了海軍,還專門撥付了八千萬鎊的特別撥款,用以鞏固本國貴族政權以及東西印度和海上的霸權。

在當時的歐洲,除了威尼斯、瑞士、瑞典、丹麥、土耳其等少數幾個中立國外,西班牙、德意志、巴伐利亞、帕拉蒂納、那不勒斯,到處都是反對法國革命的聲音。法國是四面受敵,而且敵人個個都久經沙場,實戰經驗十分豐富。在阿爾卑斯山區,四萬五千人的奧地利—撒丁軍隊虎視眈眈;在比利牛斯山區,五萬西班牙軍大兵壓境;在萊茵河下遊和比利時,七萬奧地利和德意志軍隊蓄勢待發,這裏面還有三萬八千名英國—巴達維亞軍隊前來增援;在馬斯河和摩澤爾河之間,三萬三千四百人的奧軍氣勢洶洶;在萊茵河中遊和上遊,十一萬二千六百人的普、奧、德意志軍隊更是磨刀霍霍。

強敵壓境,國民公會不得不慎重對待,內外兼修。先是在國內發布征集令,建立了一支三十萬人的隊伍保家衛國。為了支持革命,山嶽黨建議成立一個九人特別法庭,這個法庭不設陪審委員會,而且所有判決一審終結,不允許上訴。這是一種專橫、可怕的制度,與自由民主的思想相去甚遠,所以受到了吉倫特派的竭力反對。但是,如果反對由法庭來懲辦共和國的敵人,那麽,就會被認為是對共和國的敵人的袒護。吉倫特派眼見這個法庭必將成立,便放棄了絕對的抵抗,采取了一些其他的補救措施盡量削弱法庭的勢力,比如設置陪審員、調離思想激進的人等。

反法聯軍的主力終於開始進攻了。從安特衛普和魯爾蒙特直到於南格的遼闊的邊境,反法聯軍浩浩蕩蕩地向前推進。奧軍在科布爾親王的指揮下,進攻魯爾河及馬斯河一帶的法軍,進入比利時;普軍則占領了美因茲以後,繼續向前入侵。這兩支軍隊都不是孤軍作戰,他們的背後,是大量反法聯軍的策應和支援。

在這國難當頭的危急時刻,自私的迪穆裏埃無視國民的利益和輿論的呼聲,竟然準備恢復王權,以便達成自己的野心和企圖。布耶在舊君主制度時,拉法耶特在君主立憲制時,也曾有過這種行為,盡管當時他們的有利條件更多,但誰也沒有成功。如今,在沒有更多的外力支持的條件下,迪穆裏埃卻希望能夠憑借一己之力,使沒有任何黨派支持的王權復辟,使被推翻的憲法能夠重立。這對迪穆裏埃來講,絕對不是最佳的選擇,他應該繼續保持中立,這樣才能有立足之地。但被熱情和勝利沖昏頭腦的迪穆裏埃,希望先在法國境外建立一個黨,之後利用巴達維亞共和派的力量進入荷蘭,再奪取雅各賓派控制下的比利時,將荷蘭和比利時合並為一個獨立的國家,然後,掌握政治保護權。他不再保持中立,同兩個黨派都決裂了,準備向巴黎進軍,封閉群眾團體,解散國民公會,恢復1791年的憲法,為法國擁立一位新的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