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國民立法議會時期(第4/11頁)

新內閣的成立

形勢萬分危急,議會覺得皇帝有必要趕快作出決定。負責奧地利外交事務的考尼茨親王認為保護各王國安全和榮譽的君主聯盟是合法的,吉倫特派則希望在2月10日前知道這個聯盟對法國的態度。考慮到戰爭時期有些大臣會靠不住,吉倫特派提前對他們進行了控告。國務會議中反對革命的德萊薩爾和貝特朗·德·摩勒維爾都名列其中,前者被送到奧爾良高級法院,後者則狡辯逃脫。看到議會這樣控告國務會議成員,國王驚恐萬分,卻又不得不從勝利的黨派中選用新的大臣。

新的內閣組成了,海軍大臣是拉科斯特;陸軍先是大臣格拉夫,後被塞爾旺代替;財政大臣是克拉維埃爾;司法大臣是迪朗敦;外交大臣是迪穆裏埃;內政大臣是羅蘭。迪穆裏埃和羅蘭是國務會議中的傑出人物。迪穆裏埃的政治生活可以劃分為兩段,前面是追求顯達,後面則是保全祿位。他善於把握時勢,從革命之前到共和時代,先後扮演過宮廷近臣、立憲派、吉倫特派、雅各賓派等多種角色。他性格果斷,敢作敢為,精明能幹,符合上流社會的人物特征,當然他有各種短處,比如冒失輕率,思想和方法都反復無常,最顯著的缺點是沒有政治信念。他實際上是利用各種勢力達成自己的願望,相當於各黨派的雇傭。由於缺乏強烈的愛憎,他不可能成為支配者。羅蘭則恰恰相反,他思想堅定,熱愛自由,行為樸實,在共和時代如魚得水,但是在革命時期,由於天賦不高,性格拘謹,不善於應付亂局和黨爭,單憑他是難以勝任的。好在他的夫人機智堅毅,既有雄心壯志,又有遠見,彌補了他的不足。羅蘭夫人知人善用,是吉倫特派的核心人物。宮廷關心的事情顯然和內閣並不一致。當法國面臨危險處境的時候,宮廷似乎對禮制更為關心,司儀官有一次攔住著裝不當的羅蘭,向迪穆裏埃控告。迪穆裏埃冷淡地說:“是啊,什麽都完了!”

法國面臨的形勢現在更為嚴峻了。利奧波德死後,繼位者弗朗茨二世好戰冒進,維也納宮廷加快作出了武裝幹涉法國的決定。奧地利先是集結軍隊,劃分營地,任命將領,緊接著便侵入巴塞爾,並準備打開進入杜郡的通道。奧地利的企圖昭然若揭。更多的逃亡分子在科布倫次集結起來。雖然維也納宮廷暫時解散了這些逃亡者,但這只是表面文章。法國要求考尼茨親王解釋,結果親王連面都不露,授權科本澤耳男爵作答,說奧地利還將堅持以前提出的條件:歸還教會的財產,恢復以前的君主制度,恢復德意志王侯的一切封建權力,並歸還他們阿爾薩斯的土地,向教皇歸還阿維尼翁和沃克呂茲的領地。這也是奧地利的最後通牒。

在這種情況下,一點協商的余地都沒有了,想維持和平絕對是癡心妄想。法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脅,整個問題歸結在一點:是應該被動應戰還是應該先發制人。這場戰爭的發動者,是逼迫人民反抗的人,而不是首先宣戰的人。

與匈牙利和波西米亞的戰爭

4月20日,在全體大臣的陪同下,路易十六來到議會。他說:“希望大家關注我國的政治形勢,下面請外交大臣宣讀這份特別的報告。”迪穆裏埃隨後向各位議員詳細講述了奧地利的所作所為。他指出,奧地利積極擴充軍備,組織了反對法國革命的同盟,公開庇護逃亡分子,並向法國發出了最後通牒。這些敵對行動,嚴重侵犯了法國國民的各種權力,是大家所不容許的。為了維護法國的尊嚴和安全,應該對奧地利宣戰。這時,路易十六說:“先生們,盡管之前我們已經盡了最大努力來維持和平,但誰也不能侵犯我們人民的尊嚴和國家的安全。我的意見和國務大臣們一致,也和國民議會一致,也和王國各地多數公民一致。今天,根據憲法規定,我提議對匈牙利和波希米亞王宣戰。”氣氛一時嚴峻到了極點,聽到這樣重大的決定,不少議員又激動又緊張,以至於都說不出話來,連鼓掌也都忘了。當天晚上,特別會議在議會緊張召開,並通過了宣戰的決定。戰爭的大幕隨即拉開,誰也沒有想到,這場戰爭竟然延續了二十多年,並改變了歐洲的政治格局。

對外宣戰的消息傳出,整個法國都沸騰起來了。大家紛紛請願參戰。到處都是自願為戰爭服務的人,招募軍隊、組織捐獻、制造兵器……全國人民都自覺動員起來。這種熱情,為戰爭營造了良好的氛圍,但民間力量終究不能代替正規軍成為戰爭的主力。當時法國主要分成三大軍區,主張采取守勢的羅尚博元帥指揮四萬八千人的北路軍,負責敦刻爾克到菲利普維爾這一區域;部署在菲利普維爾和魏森堡防線之間的中路軍有五萬兩千人,由拉法耶特指揮;呂克內元帥指揮四萬三千人的萊茵軍,負責魏森堡防線和巴塞爾之間。另外,孟德斯鳩將軍率領少量軍隊負責阿爾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方面的邊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