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伊斯蘭教的興起

636年,一支阿拉伯軍隊打敗了羅馬(拜占庭)的敘利亞和巴勒斯坦守軍,永久性地清除了羅馬在這兩個行省的勢力。不久,其他阿拉伯遠征軍隊攻占了美索不達米亞(641年)和埃及(642年)。到651年,伊朗也被兼並進由這些勝利而剛剛建立的伊斯蘭教帝國的版圖。先知穆罕默德(卒於632年)允諾的新宗教啟示狂熱激發了這些非凡的勝利。更為突出的事實是,穆罕默德激發的宗教信仰使殘酷的阿拉伯征服者及其後人能夠把一種新興的、獨特的伊斯蘭文明嫁接在中東從歷史上繼承下來的、多種多樣的且經常互相對立的、在文明之初就達到繁榮的文化之上。

穆罕默德的生平

在穆罕默德時代,阿拉伯分裂成許多好戰的部落,有些部落過著遊牧生活,有些在綠洲中過定居農業生活,或者在城市裏從事貿易活動。猶太教和基督教都曾經傳播到阿拉伯半島,但是穆罕默德的出生地麥加仍然是異教的。作為一個年輕人,穆罕默德也許跟隨運輸貨物的駱駝商隊到過巴勒斯坦邊境一帶的城市。大約40歲左右,他開始陷入精神恍惚,並聽到奇異的聲音,他立即認為這是天使加百列附體,指示他服從安拉的意志。在這些經歷的促使下,穆罕默德開始宣傳安拉的唯一性和全知全能、末日審判的即將來臨、服從安拉意志的必要性等。他將自己的思想稱之為“伊斯蘭”,意即“服從”安拉。每天祈禱5次,交納天課,一生至少到麥加朝聖1次,戒食酒和豬肉,每年齋戒一個月,從日出到日落,這些就是穆罕默德要求信徒履行的主要義務。這位先知揭示說,服從安拉將獲得死後進入天堂的報答,偶像崇拜者和其他邪惡者將注定要永遠遭受痛苦的煎熬。末日審判時身體復活是穆罕默德非常強調的另一個重要教義。

最初,先知設想猶太人和基督徒將承認他的教義是上帝旨意最後、最完美的表述。穆罕默德相信,因為安拉是曾經與亞伯拉罕、摩西、耶穌及其他所有希伯來先知對過話的同一個神祇。由於安拉不能自相矛盾,所以穆罕默德自己的啟示與更古老的宗教教義的差異,完全歸咎於人類在保留真正的神聖信息方面所犯的錯誤。

少數麥加人接受了穆罕默德的啟示,但是大多數人拒絕放棄被穆罕默德斥責為偶像崇拜的傳統信仰。622年,穆罕默德從麥加逃往麥地那,這個被分裂所折磨的綠洲城市的一個派系邀請他前往,期望他以局外人的身份調解他們的爭端。從此,穆罕默德變成了一個政治領袖和立法者。在麥地那,穆罕默德首次直接接觸猶太人,但是後者拒絕承認他的權威。因此,穆罕默德驅逐了他們,把他們的土地分封給自己的追隨者。不久,穆罕默德征服了另一個猶太人居住的綠洲,這次他讓居民占有土地,前提是他們以人頭稅形式交納貢金。這些初次相遇者非常重要,因為在確立穆斯林統治者與他們的猶太教(後來包括基督教)臣民之間的關系方面,他們無疑是先例。

在麥地那時,穆罕默德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追隨者和皈依者。因此,信徒團體很快便感到在狹小的麥地那綠洲內維持生計的壓力。明顯的解決方法是搶劫麥加人的駱駝商隊。第一次搶劫獲得了成功;不久其他搶劫活動繼續,直到麥加的抵抗瓦解為止。穆罕默德勝利地返回麥加,然後繼續在伊斯蘭教旗幟下統一阿拉伯半島,部分地通過戰爭,但是主要通過外交和談判。

當統一幾乎要完成時,穆罕默德去世(632年),沒有留下兒子。他的老朋友和親密追隨者阿布·伯克爾被推舉為哈裏發(即“繼承人”),領導穆斯林團體。他很快就不得不面臨阿拉伯酋長們普遍解除效忠關系的局面,這些酋長們覺得他們對穆罕默德的服從並不要求他們效忠整個穆斯林團體。但是當戰爭來臨時,穆罕默德最核心的堅定皈依者的狂熱和信仰再次盛行。阿拉伯各部落酋長再次被迫在新信仰的旗幟下統一起來。這次危機剛剛度過,阿布·伯克爾就去世了(634年)。領導權傳給了歐麥爾(哈裏發,634~644年)。歐麥爾不僅虔誠,而且是一位成功的將軍和行政管理者。

阿拉伯的征服和倭馬亞王朝的哈裏發

阿拉伯半島的統一拉開了阿拉伯一系列征服戰爭的序幕,這些征服把整個古代中東(除小亞細亞外)、印度河流域下遊沙漠地區(到715年)、北非甚至西班牙(711~715年)都置於穆斯林的控制之下。沒有軍事變化能解釋這些勝利。阿拉伯軍隊既不人數眾多,裝備也不特別,但是真主與他們同在、戰死疆場的人將在天堂過上快樂生活的信仰,以及歐麥爾傑出的領導才能,足以使阿拉伯人比對手占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