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公元前500年~公元200年的亞洲(第5/5頁)

疾病與帝國

舊大陸各地之間聯系加強的另一個後果則起了完全不同的作用。商品、宗教思想和技術不是從一個共同體向另一個共同體傳播的唯一內容。致病細菌也可以傳播,隨著聯系的增加,原先局限於歐亞大陸和非洲某些地區的傳染病開始傳播到新地區。在以前沒有感染過這種疾病的人口中,致病細菌可能導致非常嚴重的死亡率。來自中國和羅馬的歷史文獻都表明,公元1、2世紀,它們都遭到一系列鼠疫的打擊。羅馬帝國許多地區的確開始出現人口下降,從公元200年起,如果不是更早的話,人力缺乏變成羅馬帝國當局經常面臨的難題。因此,整個歐亞大陸和非洲大部分地區更緊密聯系引起的瘟疫,也許是羅馬帝國和漢帝國滅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這不是一種荒誕的看法。當然,還有其他原因:殘忍的蠻族攻擊和國內社會緊張局面顯然也起了重要作用。

即使羅馬和平和漢帝國行政管理都無可挽回地瓦解後,公元1世紀誕生的三大世界宗教——基督教、大乘佛教和改革後的印度教——仍繼續蓬勃發展,在後來的動蕩歲月裏,它們吸引了大量高級文化生活。古代取得的所有成就中,再沒有什麽比這三大宗教還更鮮活地存在於當今世界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