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撤退,叫敦刻爾克(第4/6頁)

但當時的德國空軍確實戰鬥素質很高,他們的戰鬥機將英國的戰鬥機牢牢纏住,而轟炸機則開始狂轟濫炸。那一天,英國海軍被炸沉31艘艦船,其中包括4艘滿載官兵的驅逐艦,另外11艘艦船被重創。

在漫天的炮火中,新上任的遠征軍司令亞歷山大在海灘上放了張帆布椅,安靜地坐在上面看著部隊撤離,或者啃著蘋果,在海灘散步。在他的感染下,有的軍官開始在海灘上刮起了胡子,而有的士兵甚至開始垂釣。

這一天,有64429人撤離。

6月2日,第七天。英國皇家空軍扛不住了,他們無力再派出飛機為撤退保駕護航了。為此,英法聯軍在白天停止撤離行動,改為夜間撤離。

入夜,英國“馬爾科姆號”驅逐艦派出水手吹起了蘇格蘭特有的風笛,召集失散和掉隊的士兵,帶上驅逐艦。

這天晚上,撤出26256人。

6月3日,第八天。晚上,亞歷山大司令官目送最後一批英軍撤離,隨後和自己的參謀一起登上了艦船。在他們之前撤走的,有26175人,其中大部分是法軍。

6月4日,第九天。最後時刻的爭分奪秒。

上午9點40分,德國第十九集團軍的裝甲部隊終於沖破了法軍的最後防線,沖入了敦刻爾克市區。在海灘上,有26175名法軍在最後關頭被運走了。

但是,負責最後守衛的法國第一兵團大約4萬名法軍,他們失去了逃離的機會,在血戰之後,全部被俘。

敦刻爾克陷落。

下午2點23分,“發電機行動”宣告結束。

7

這是一場歷時9天的大撤退。

在這場撤退中,英法聯軍有超過4萬人被俘虜,還有2.8萬人陣亡(德軍大約陣亡1萬人),這其中包括隨著被德軍擊沉的艦船而一起葬身大海的人——有一艘豪華遊輪被炸彈擊中,滿載3500名官兵沉入大海。

在撤退中,共有226艘英國艦船和17艘法國艦船被德軍擊沉。

9天時間裏,英國皇家空軍共出動2739架次的戰鬥機進行空中掩護,損失飛機106架。

在敦刻爾克的海灘上,英法聯軍一共丟棄了1200門大炮、750門高射炮、500門反坦克炮、6.3萬輛汽車、7.5萬輛摩托車、700輛坦克、2.1萬挺機槍和50萬噸軍需物資。

敦刻爾克沙灘上被焚毀的卡車

但是,在這9天裏,共有約33.82萬人撤回了英國,其中,英軍約21.5萬人,法軍約9萬人,比利時軍約3.3萬人。

這近34萬人,是最寶貴的財富,是為歐洲大陸留下的最後的反抗火種,他們日後都成了反法西斯戰場上的中堅力量。

4年之後,在法國的諾曼底,很多當初乘船而去的士兵,高唱戰歌,踏浪而歸。

饅頭說

時至今日,再回過頭來看,“敦刻爾克大撤退”依舊是一個奇跡。

有很多人,總結過很多原因。比如希特勒的指揮失誤,比如那幾天老天意外地幫忙,比如德國人過分迷信空軍的力量,等等。

所有的這些因素,都是促成“敦刻爾克大撤退”產生奇跡的原因,但所有的這些因素背後,還有一個關鍵的原因。

敦刻爾克撤退結束後,丘吉爾在英國下議院發表了演講:

“……我們將戰鬥到底。我們將在法國作戰,我們將在海上和大洋中作戰,我們將具有越來越大的信心和越來越強的力量在空中作戰;我們將不惜任何代價保衛我們的島嶼。

“我們將在海灘上作戰,我們將在敵人登陸地點作戰,我們將在田野和街頭作戰,我們將在山區作戰,我們決不投降。

“……繼續戰鬥,直到新世界在上帝認為適當的時候用它全部的力量和能力,來拯救和解放這個舊世界……”

所有奇跡的產生,總有各種各樣的原因,但背後有一點是共通的,那就是你必須要有一個“堅持到底”的信念。

這種信念,支撐著英法聯軍從敦刻爾克撤到英國,又從諾曼底反攻回法國;支撐著蘇聯軍人從莫斯科到斯大林格勒,最後再打到柏林;支撐著美軍從珍珠港到中途島,再到硫黃島和沖繩島;支撐著中國軍人從東北到上海,從南京到重慶,最後實現那句話:“中國總是有辦法的。”

就像丘吉爾的那句名言:“永遠,永遠,永遠不要投降。”

讀者評論

老貓慢慢爬:敦刻爾克海灘上,英軍軍官和士兵冒著炮火大聲喊叫幾天,導致很多人嗓子喊破嘶啞,後來被稱作“敦刻爾克嗓子”。戰後的英國議院,凡是有“敦刻爾克嗓子”的人發言,總是會得到額外的尊重。

陸軍:暫停的兩天,是德軍的高層沒有想到馬斯河會如此輕易得手,他們不相信自己竟然如此好運。他們擔心自己的側翼會遭到法軍的猛烈反擊,於是希特勒停止行軍,等待步兵趕上,沿埃納河形成一條側面屏障。這一切都出於德國人的嚴謹,而這一次他們錯失了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