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刻骨銘心的仇恨,但日本戰後為什麽會感激美國人?(第2/4頁)

天皇を以て現禦神(あらひとがみ)とし、且つ日本國民を以て他の民族に優越せる民族にして、延いて世界を支配すべき運命を有すとの架空なる観念に基くものにも非ず。

(說朕是神,日本民族有比其他民族更優越的素質,擁有能擴張統治世界的命運,這種架空事實的觀念,也是無根據的。)

朕の政府は、國民の試煉と苦難とを緩和せんが為、あらゆる施策と経営とに萬全の方途を講ずべし。

麥克阿瑟與日本裕仁天皇

(朕的政府是為了緩和國民的苦難和磨煉,為了能夠更好地運營國家和發布政策才有如此之說。)

換句話說,就是天皇通過一份詔書的形式告訴全體日本國民:我不是神,我和大家一樣,都是凡人。

這樣一個舉動,既保住了日本軍人的顏面,但也讓天皇的威信在平民老百姓心目中大大降低了。

當然,麥克阿瑟卻為東亞地區乃至全世界埋下了一顆大地雷:天皇若不被徹底清算,日本軍國主義又怎麽可能不招魂?

4

前兩步基礎打好以後,麥克阿瑟正式開始了他對日本的改造。

首先,麥克阿瑟要為日本制定一部新憲法。

新憲法的草案被稱為“麥克阿瑟草案”,但其實是麥克阿瑟讓占領軍中那些參戰前是律師的軍官和士兵經過詳細討論後寫出來的。日本的新憲法是美國制度與英國制度的結合,代表著那批年輕律師最大的理想:最大程度保障國民權利。

這部憲法曾被一些人認為是資本主義國家歷史上最自由的憲法,也被一些人認為是麥克阿瑟在占領日本期間最大的成就。

1946年4月10日,日本根據新出籠的憲法舉行了戰後的第一次國會選舉。在那次選舉中,有1300萬日本婦女參加了投票——麥克阿瑟堅持一定要給婦女投票權,因為他認為這也將打擊處於男權社會的日本男子的自信和尊嚴。

結果,有一位妓女也被選進了眾議院。有很多人反對,麥克阿瑟就問妓女獲得了多少選票,得到的回答是“25.6萬張”。麥克阿瑟隨即向那位妓女發出了賀信,他說:“那麽多的選票,絕不會僅僅是依靠她那曖昧的職業得到的。”

政治體制搞定,麥克阿瑟的第二步是搞經濟。

在這一方面,麥克阿瑟用的秘訣就是一個字:拆!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日本大約80%的工業和金融財富都控制在一批大財閥的手裏:三菱、三井、住友……這些大壟斷公司不僅壟斷了國家財富,還左右了國家的政治和決策。“二戰”期間,這些大財閥公司也是日本軍國主義發動戰爭的發動機之一。

於是,麥克阿瑟就下令把這些大財閥全都解散——規定財閥們必須交出所控制的股票,一半公開出售,剩下的一半作為財產稅上繳。讓這些“巨無霸”公司都成了普通公司,既增強了市場的活力,又避免這些公司以後再能影響國家政策。

這種簡單粗暴的行為當然會引起反抗,但沒事,和強迫日本人接受新憲法一樣,麥克阿瑟手裏有飛機大炮和機槍(但這項改革其實收效不大)。

政治和經濟改革的同時,麥克阿瑟還要解決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農民問題。

怎麽解決?說穿了也是一個套路:搞土改。

在戰前,日本的土地高度集中,全國大約有一半的耕地集中在地主手裏,他們靠收租就能過著非常舒適的生活,貧苦的農民沒有地種,這種行為大大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

麥克阿瑟在1946年6月正式提出自己的土改方案:在村子裏的地主,可以保留大約兩畝半的土地,多余的全部由國家收購;不在村的地主的土地,全部由國家收購。然後這些土地再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轉給佃農。

由於缺乏糧食和物資,黑市一度成為戰後日本人的主要物資來源

到1950年,日本大概有3000萬畝的土地被國家收購,475萬余戶的農民獲得了自己的土地(占日本全國農民總數的75%),日本農村的生產力得到了極大的解放。

除了這三項重要改革,麥克阿瑟還對日本的教育體系和宗教體系(主要是針對神道教,麥克阿瑟曾想一把火燒了靖國神社,但出於冷戰考慮而最終沒有進行)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而改革的目的只有一個——無論是教育還是宗教,絕對不能再宣揚對天皇效忠,鼓吹民族狂熱情緒。

這些改革的方向都沒問題,雖然在過程中肯定會引起很大的反彈,但最終還是被保障施行,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已經被全部解除武裝的日本民眾在全副武裝的美軍面前,其實是沒有什麽反抗能力的,一邊是棍棒,一邊又是蜜糖(麥克阿瑟為日本爭取來了大量糧食援助),所以麥克阿瑟有足夠的籌碼保證他的改革能得到有效的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