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帶頭正風氣,澡堂子裏談工作【洗澡】(第2/3頁)

不過正像世間所有事一樣,理論是理論,實際是實際。即使在生活水平提高、衛生觀念已經深入人心的現代社會,照樣有一堆人不愛洗澡,別人也拿他沒辦法,何況是在物質水平低落的古代呢。從兩漢魏晉南北朝到唐宋元明清,以“不愛洗澡”留名青史的貴族士大夫,人數比“愛洗澡”的只多不少,隨便數一下就有嵇康、王猛、王安石等。還有一位桓沖,這位倒是洗澡的,但洗完澡不愛換衣服,幹凈身體往臟舊衣服裏一套完事,這也折騰出了一些典故是非。

在中古社會裏,能保持“勤洗澡”生活方式的階層,可能只有寺廟裏的和尚了。因為佛教是從熱帶國家傳入我國的,熱帶國家人民洗澡比較方便(如著名的“恒河晨浴”),所以沐浴的習俗也跟著佛經一起在寺廟裏安身。大中型寺廟往往在建造時就設計了專門的浴堂或者浴室院,以供佛教徒洗浴。《洛陽伽藍記》卷四:“寶光寺……指園中一處曰:‘此是浴堂,前五步,應有一井。’眾僧掘之,果得屋及井焉。”出土了無數唐代珍寶的法門寺,“寺之東南隅有浴室院,或供會輻輳,淄侶雲集,凡聖混同,日浴千數。洎百年已還,迄於今日,檀那相繼,未嘗廢墜。”[注25]敦煌壁畫上也有僧眾洗浴的場景。

這些公共浴室是什麽樣子的呢?其實跟現代的公共浴池也沒太多本質區別:在地下挖個體積不等的池子,池壁和池底鋪上不易滲水的材料(一般是石條或青磚),在水源和浴池之間設個加熱爐灶,把冷水加熱以後注入浴池,盡量保持池內溫度合適人體洗浴。這是基本的設置,至於沖淋設備、蓮蓬頭、按摩噴頭、桑拿房那些就先別想了。

後世那種建在街面上、城區裏、收錢讓人進去洗澡的商業公共浴池,在唐朝的城市裏似乎也不多見,但在宋朝城市裏就已經很普及了,而且在浴池裏還有搓背等附加服務。蘇東坡在享受完搓背工的服務以後還賦詩填詞留念:“水垢何曾相愛,細看兩俱無有。寄語揩背人,盡日勞君揮肘。輕手,輕手,居士本來無垢。”[注26]

除了寺院以外,另一處有大型沐浴設施的地方是——皇宮。

唐朝最著名的皇家浴池是驪山腳下的“華清池”,這個我們穿越團已經去過不止一次了,不再重復介紹。而且華清池主要是利用了天然溫泉,和我們本次說到的人工沐浴也不太一樣。在長安城內的太極宮、興慶宮特別是大明宮,以及不少避暑離宮,也都有大型浴池供人使用。而且這些皇宮裏的浴殿,除了讓皇帝後妃們洗澡,還有別的奇妙用途。 

比如您家丈夫在婚後仕途得意,從一介平民書生考科舉中了狀元,又步步高升,有朝一日做了翰林學士,負責書寫聖旨,相當於皇帝的大秘書的角色。那麽有一天他正在宮內直房值班的時候,內侍宦官過來傳詔,天子要找他商量政務。沒說的,帶上紙筆墨盒跟著走吧。 

七拐八拐,沒往正常傳召的延英殿或紫宸殿、清思殿方向走,反而走向那座窗冒白汽、檐蒸水霧的“浴殿”。到了跟前,一看一堆宦官宮女手捧各種沐浴用具和幹凈衣物等,隔著垂地的帷簾紗帳,只聽浴池裏確實水聲嘩嘩直響,皇帝正在裏面洗澡呢——這是要幹啥?

別緊張,別緊張,這是正常情況。唐朝皇帝的確有這個奇特癖好,喜歡在澡堂子裏談工作——嗯,當時叫“浴堂召對”。這是純潔的工作關系,不一定會命令您家丈夫脫衣陪浴,很可能只是皇帝自己泡池子裏或者洗完了穿上衣服坐著,口述想法,您家丈夫負責討論和記錄,談得起勁可能會一直聊到天黑吹燈拔蠟[注27]。這種事如果經常發生,別的大臣還會羨慕您家丈夫呢,這是君恩深重的表示啊。 

您不信,來看看白居易在給皇帝當秘書的時候,和好朋友元稹相互寫詩傳情吐嘈,都特意要點出“浴殿”這個關鍵詞。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獨直,對月憶元九》:“銀台金闕夕沈沈,獨宿相思在翰林……渚宮東面煙波冷,浴殿西頭鐘漏深。”元稹《酬樂天待漏入閣見贈(時樂天為中書舍人予任翰林士)》:“未勘銀台契,先排浴殿關……偷瞻咫尺顏。恩垂天語近,對久漏聲閑······” 

同時,既然您家郎君升官發財了,全家人當然也會跟著飛黃騰達,搬進大宅子,奴婢更多,生活更富裕,那麽躋身於上流社會貴婦中的您自己,想要常洗澡也不再那麽困難了。

首先,您可以有一間單獨的浴室啦。這個房間叫“湢”,往往設立在離爐灶和水源都比較近的地方,要往室內地下挖個浴池還是太奢侈了點,一般挖一條專門的排水道,地方夠用來放個大的“浴斛”,旁邊再放衣架(桁)和比較大的“浴床”,讓您能有地方掛衣裳布巾,還能舒舒服服地坐著洗澡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