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男”安倍仲滿的海外留學之路——赴唐留學生

一則轟動全日本的獨家消息。

仁明天皇承和三年(836),朝廷下詔,追贈一位已經故去的“遣唐使”為正二位高官,詔曰:

故留學生贈從二品安倍朝臣仲滿,身涉鯨波,業成麟角,詞峰聳峻,學海揚漪,顯位斯升,英聲已播,如何不慭,莫遂言歸。唯有掞天之章,長傳擲地之響。追賁幽壤,既隆於前命,重敘崇班,俾給予命詔。

這位“安倍仲滿”之所以能被日本國如此隆重表彰悼念,並不是因為他出身大貴族家庭,也不是因為安倍家和日本第一權臣藤原家族關系密切,甚至也不是因為他“身涉鯨波”成功渡海,真正盡到了一名光榮的遣唐使的職責。

使他得到朝野上下高度重視瘋狂追捧的原因是他在大唐“業成麟角,學海揚漪,顯位斯升”的驚人成就。

他是海內外大量赴唐進入國子監學習的留學生當中,極少數考中進士的高材生。進士是唐朝科舉考試中最高精尖的科目,每屆參加科考的幾千人中,能考中進士的只有二三十人,就連唐朝本土的學生也很難考上,一介外國留學生想中進士,是被留學指南專家嘆之為“難於上青天”的事情。

不僅如此,他還在大唐朝廷中歷任門下補闕[112]、衛尉少卿[113]、秘書監[114]、散騎常侍[115]、安南都護[116]等清貴要職。他與唐朝大詩人李白、王維、賀知章等有深厚友情,就連“天可汗”唐朝皇帝都曾經親筆寫詩賜給他,這是何等的無上榮耀!

安倍仲滿又被叫作“阿倍仲麻呂”,漢文名“晁衡”。盡管他十九歲就離開了日本,此後一直到七十二歲病逝於長安,再未返回故鄉,但他的事跡仍然傳遍全日本,引起轟動。

光仁帝寶龜十年,日皇下敕賜給晁衡家人東百匹、白綿三百屯作為慰問。[117]

延歷二十二年,追贈晁衡為從二品大臣。

承和三年,日皇又將他的從二官贈官追加為正二品。[118]

他的遣唐團同伴吉備真備學成回國後,創立了日文中的片假名。

在晁衡的努力下,唐高僧鑒真大師東渡日本,將佛教奧義傳入海東……

無數日本貴族學校教師,自發地在課堂上向學生們推薦晁衡的事跡;那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更是又激動,又羨慕,無不渴望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第二個、第三個晁衡……

本公司將助您穿越成一位與晁衡關系密切,一同留學大唐的日本貴族男子,通過親身經歷,讓您零距離認知“鳳凰男”安倍仲滿的海外留學之路。

當您穿越成功醒來時,發現自己是在一所理論上應該很豪華高貴,但無論以現代人眼光還是以當時唐朝人眼光來看都相當簡陋的神社裏。

這是唐朝的開元五年(717),日本的養老元年。大幾十號人虔誠地在住吉大神前跪伏舞蹈,您耐著性子多耗一會兒,應該就能弄懂,這是遣唐使的使團出發以前,拜祭求神保佑一路平安少死幾個人呢。

跳大神有用嗎?應該說基本沒用。

日本剛開始派遣唐使的時候,一般是走北線,在難波(今日本大阪)登舟,通過瀨戶內海,從博多(今日本福岡)出發,沿朝鮮半島西岸北行,再沿遼東半島南岸西行,跨過渤海,在山東半島登陸,再由陸路西赴洛陽﹑長安。這條航線大部分是沿海岸航行,比較安全,船只遇難情況較少。

但是後來,日本和半島上的新羅(今朝鮮祖先)開掐,走北線不安全,於是改取南島路,即由九州南下,沿南方的種子島﹑屋久島﹑奄美諸島,向西北橫跨中國東海,在長江口登陸,再由運河北上。這條航線主要在茫茫東海上航行,難以靠岸,危險較大。自從改走這條航線,除了一次奇跡式的平安出返外,其他遣唐團就沒有不沉船不死人的。

不過您不用擔心,緊跟著你身邊那個清秀斯文的小哥,分享他的主角光環就好。這小哥就是阿倍仲麻呂了,這時候他還不叫晁衡。

你們倆都是留學生,在這個四五百人的大團裏,跟你們身份相同的還有十幾個青少年貴族。四五百人分乘四條大船,在船上,你們的地位比大部分人高一點兒,比如像知乘船事、船師、船匠、舵師、水手長、水手等航海人員;史生[119]、射手、聲音生[120]、雜使、玉生[121]、鍛生、鑄生、細工生等雜役人員,理論上都是為你們服務的。此外,船上的譯語、主神(神官)、醫師、陰陽師、畫師、蔔部[122]、音聲長[123]等專業人員,也不如你們身份高。

但是,真正統率管理這四五百人的,有四五級官員,他們才是在海上掌握生殺予奪大權的人。

這個團的最高團長押使,名叫多治比縣守,再過一會兒他將去皇宮,從天皇手中接過節刀。節刀就代表他受日皇命令統理這個遣唐使團,副使以下任何人都可以用這把刀隨便砍殺,不用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