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口簿、暫住證、單位介紹信,一個都不能少——戶籍制度(第2/4頁)

戶主 張三三 年叁拾壹歲 丁寡 右頰有痣 代夫承戶

男 李阿大 年拾貳歲 小男

女 李阿小 年捌歲 小女

奴 阿福 年拾陸歲

奴 阿麥 年拾柒歲

婢 阿花 年拾伍歲 

右件人見有籍(這句話的意思是上面這母子女三良民和三個奴婢目前都有正規戶口)

夫 李四四 年叁拾叁歲 開元二年籍後死(這是說明張娘子前夫的情況)

夫 唐穿 年叁拾歲 丁男 腦癡 開元五年赦後附漏 入贅(這就是說您啦,寫上性別、年齡、身體狀況,再寫明上戶口時間)

合受常部田(下面是寫清楚張娘子家擁有的田地)

一段二畝常田 城北廿裏新興 東渠 西道 南道 北曹君定(這是說她家這塊土地的面積、性質、東南西北的邊界,跟誰家耕地接壤,下面三行同)

一段一畝部田 三易 城西七裏沙堰渠 東渠 西張延守 南第延守 北麴善亮

一段一畝部田 三易 城西五裏馬堆渠 東張沙彌子 西張阿仲 南北渠

一段一畝部田 三易 城西五裏胡麻井渠 東渠 西麴文濟 南渠 北曹粟堆

一段四步居住園宅 (這一行是說她的家宅基地面積)

牒件通當戶新舊口並田段、畝數、四至,具狀如前。如後有人糾告,隱漏一口,求受違敕之罪。謹牒。(這行的意思是:我已經把家裏的人口、土地全部如實上報了,如果有錯漏願負法律責任)

開元五年某月某日戶主張三三牒(這一行裏的“張三三”三個字應該是張娘子親筆簽名,如果她不會寫字,就按個手印或者畫個十字)

啰唆的“手實”寫完,張娘子和您去本地的裏正那兒上交。所謂裏正,您可以理解成介於居委會主任和街道辦事處主任之間的一個公務員,通常是由本地富戶或者退伍兵來當。

裏正接了“手實”,聽張娘子說完情況,正眼瞧一瞧您這個剛附籍的浮浪人,是否和戶口簿上寫明的年齡、身貌相符—這個步驟叫“團貌”,必不可少。因為您有了戶口和土地,就得繳稅服役,有很多人為了逃賦役故意把自己的年齡報小或者報老,甚至假報重病殘疾,這些違法行為都必須由裏正同志一一勘察糾正。如果裏正一時走眼,失職漏過去了,日後查出來,裏正要被打板子的。

團貌完畢,人籍相符,您以為這就沒事了?裏正手一伸,說:“拿錢來!”

錢?什麽錢?您正撓頭,只見張娘子早有準備地拿出8文銅錢,一一數清交給裏正。這也是唐律規定的,進行人口普查造戶口簿的時候,用到的紙、筆、墨和人工費用挺高的,要按人頭向老百姓收稅,每口人交1文錢,一戶人家再總共交1文錢。您這個家庭連良民帶奴婢一共七口人,8文錢交出。

收了錢,裏正才收下“手實”。他再把全村全坊每戶人家的“手實”整理抄寫一遍,編成“計帳”,再往縣裏送。縣裏的工作人員也要把每部“計帳”再統計登記一遍,這樣編成的才是戶籍。戶籍要一共抄三份,往首都長安的戶部送一份存档,州郡再留一份,縣裏也留一份。到了這一步,您這個穿越來的非法移民,才算擺脫了黑戶的待遇,不用擔心走在大街上隨時被抓住遣返了。

如果您打算從此老老實實地跟張娘子一起過日子,一輩子不出本縣,有個戶口簿也就夠用了。不過,咬牙毅然穿越的兄弟,大都抱有指點江山、統一地球的雄心壯志,叫您當一輩子唐朝農民,恐怕您會退團回來把我們告上公堂吧。

比如說,在張娘子家種了一年地,她發現您這個銀樣镴槍頭對農活一竅不通,不幫忙光添亂,還凈偷吃家裏的好東西。兩口子正生氣呢,某天這村鎮裏突然來了一隊西域胡商,說是要去長安城販運絲綢的,路上遇了惡劣天氣,減員不少,需要在當地雇傭幾個人趕駱駝。

您一看機不可失,回家跟娘子商量,反正您也不會種田,不如應雇去做生意吧,沒準兒還能發大財。張娘子有點兒舍不得,架不住您死賴活賴,還是同意了,而且很有良心地還叫您把家裏的一個男奴帶著上路好照顧生活。

唐朝的老百姓,只要走出本縣,就得去開單位介紹信,也就是“公驗”。“公驗”有很多種,當官上任用的“告身”,民兵開拔用的“總歷”,驛站工作人員用的“符券”,甚至買賣土地財物的憑據,只要是加蓋了公章的官方憑證,都可以叫“公驗”。

對於您這樣的白丁百姓來說,要去開具的“公驗”叫“過所”,用途很單一,就是證明您這個人是良民,有籍貫,有家業,來路正派,全國各地都應予放行。

理論上,像您這樣的成年男丁,負有繳稅和服役的責任,是不能脫離責任田到處遊蕩的,當地官府也不應該為您開具“過所”。這時候,那一隊過路胡商就派上用場了,他們要跟當地官府洽談,甚至行個賄,準許他們在當地雇傭良民一起上路。然後,您再跟這些胡商簽個合同,自願當他們的雇工,當時叫“作人”,這樣就可以去申請“過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