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 章盛運中之衰象(下)【唐代政府官吏與士人之腐化】(第5/5頁)

在這一種繁委業勝的政治情況之下,很容易叫人放棄了宏綱闊節,而注意到簿書案牘上去。

牛弘問劉炫:“令史百倍於前,判官減則不濟,何也?”炫曰:“古人委任責成,歲終考其殿最,案不重校,文不繁悉,府史之任,掌要目而已。今之文簿,恒慮覆治。鍛煉若其不密,萬裏追證百年舊案。故諺雲:‘老吏抱案死。’事繁政弊,職此之由。”則此種景象,自隋巳有之也。張九齡雲:“始造簿書,備人遺忘,今反求精案牘,不急人才,何異遺劍中流,而刻舟以求?”

一面在分別流品,看不起吏胥;【諸司令史皆“流外”。】一面卻把實際的政務,都推放在吏胥手裏,【薄書案牘,皆其所掌。】這一個情形,自唐以下遂莫能革。

政府的擴大現象中,更可詫駭的,是王室生活之奢靡。太常所屬樂人有數萬員。

唐書禮樂志:“唐之盛時,凡樂人、音聲人、太常雜戶子弟隸太常及鼓吹署,皆番上,總號‘音聲人’,至數萬人。”按:李嶠疏:“太常樂戶已多,復求訪散樂,獨特鼗(táo)鼓者已二萬余員。”此在中宗時。至宣宗大中初,尚有太常樂工五千余人,俗樂一千五百余人。

供膳至二千四百人。【漢太官司令宰士二百人。】

齒簿用二萬二千二二百二十一人。【詳唐書禮樂志。】

宦官、宮女之盛,遂為唐政腐敗一要端。【詳另述。】

種種病痛,自貞觀以後,經過高宗之懈弛,武後之放恣,歷中宗韋後之亂,到玄宗時陸續呈露。然苟有大有為的政府,盡可革新,並非死症。不幸玄宗在盛大光昌的氣運之下,始則肆意開邊,繼則溺於晏安,上述各病痛,反而加甚益厲,遂致終於激起安、史的大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