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讀者評論(第8/9頁)

這群四川人,不該被遺忘

李二車厘子 :若沒有樊建川二十年如一日收集史料,川軍的英勇就淹沒在歷史長河中了。百萬川軍出川,回來十之二三,不僅僅如此,14年抗戰川軍輸送800萬壯丁,貢獻全國一半軍餉,自貢是捐獻最多一個地區,馮玉祥的題字“還我河山”就是贈給自貢軍民的,好多普通販夫走卒動不動就捐出一天收入,重慶、宜賓各地接收大量學子,保證文化沒有中斷。可以說沒有川人的全省咬牙支持,哪有全國抗戰的最後勝利?

pureboi :這幾年關於川軍抗戰的電視劇不斷上演,算是給那段歷史的一個正面回應。作為中國的大後方,四川在抗戰中出的力可以說無出其右。說起來現在的四川人其實大多是湖南廣東的移民後裔,但自清初至今的幾百年演變,早已形成自己的性格特征,能吃苦、勤勞是川人的典型特征。不過可惜那個時代國力差距實在太懸殊了,川軍到上海用了40天,日軍到上海只用了3天,滕縣保衛戰最差的裝備抵擋日本最精銳的兩個主力師團,可以說川軍讓侵略者明白,中國是不會屈服的。(作者回復:不過擋住的是師團下的聯隊,整個師團是擋不住的。)

許卿 :有些人看到的是冰冷的數字,我看到的是冰冷的屍體。他們是母親的兒子,是孩子的父親,他們倒下的時候都應該是遙望著回家的路吧,他們應該會看見如今的祖國,美麗的天府吧!如今有那麽多川娃子在,安敢犯我強漢?

抗日戰爭,我們到底有沒有空軍

Helen :讀過《一寸山河一寸血》,再在這裏讀了空軍的英勇事跡,依舊非常感動。那時候,空軍是最危險的兵種,但是仍然有那麽多的熱血青年,犧牲生命,保家衛國。大家有空去南京的時候,去憑吊下烈士墓吧,雖然那麽冷清,那麽不好找。

寧 :看到這個題目立刻想到了齊邦媛先生在《巨流河》中所寫的空軍張大飛,同樣也是為國捐軀,他的故事也很讓人動容。記得書中說南京有個空軍烈士陵園,裏面有塊石碑刻了所有為國捐軀的空軍的名字,向烈士致敬!

一座被死守的倉庫

基質帥氣的婆婆醬 :如今就在原址,建了一個謝晉元四行倉庫紀念館。建議大家去看看,就在大悅城附近,蘇州河北岸。

crush :八百壯士中,實際人數400多人,有200多人來自湖北鹹寧通城,因為工作的關系,我曾經采訪過胡夢生壯士的遺孀尚鳳英,聽老人口述當年的戰火,再看到今天大師的推送,仍會流淚。2015年8月,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開館,尚鳳英老人受邀參加,希望更多的人能記得那段血與淚的歷史,希望英雄及家人都能被善待。

徐俠客 :我在廣東梅州工作,去過蕉嶺很多次,對那裏很多以晉元命名的地名一直沒什麽感覺,此刻看了你的文章熱淚盈眶,歷史需要銘記,更需要有你這樣的人提醒我們銘記。

阿離 :去上海時,第一站就確定去這兒,一進門是謝將軍給妻子的信“我心非鐵石,能無眷然乎?然職責所在,為國則不能顧家”,眼淚馬上就下來了。

1937,這座城沒有不戰而降

煙波浩淼 :今天這篇真的不想看,太沉重了,當年和同學看完《南京!南京!》,回來之後我們心情沉重地打了一架,這種無法言說的痛和憋屈,現在的人都承受不住,不知道當時活下來的人是怎麽承受的。(作者回復:不管我們願意不願意看,這段歷史總是在那裏。)

牛妞 :不敢評判,想起高曉松說過的一句話,沒有經歷過就無法體會,我們永遠無法體會先輩們看著別人踐踏蹂躪我們的祖國,狼煙燒遍國土的家國情感。

血戰台兒莊

董強 :《血戰台兒莊》真是一部細節非常到位的電影。如當時日軍軍裝的軍銜位置是在肩頭,而不是在領口,領口軍銜出現在1939年後;西北軍臃腫的棉衣與馬褂,還有像鍋蓋的英式鋼盔;中國軍隊捷克式輕機槍用的是二十發直彈匣,沒有出現經常穿越的布倫特輕機槍和彎彈匣;敢死隊用的是仿德式花機關沖鋒槍,沒有神劇中常見的英式司登卡;日軍坦克戰車的真實度。大廟白刃戰那一段,日軍持三八式步槍在拼刺中占盡上風,一個日本兵可以輕松刺倒幾個中國兵,因日軍重視刺殺訓練,技法嫻熟,而我軍步槍裝上最長的刺刀,也要比三八式短上十厘米。最後敢死隊搶占制高點掛國旗那一幕,記得有一個隊員用大刀砍日軍旗杆,砍了幾下刀刃豁了一個大口子,這不是藝術加工,而是當時西北軍大刀大多由民間作坊打造,鋼材質量確實不敢恭維。唯一的瑕疵就是《海軍進行曲》用得太多了,搶了日本陸軍不少風頭。直到現在還深深記得這幾個片段:1. 面對坦克突襲,老兵在拉響集束手榴彈前對新兵說:“孩子,來年別忘了給我燒點紙錢!”2. 敢死隊隊長:“長官,命都不要了,還要錢幹啥?留著給兄弟們樹塊碑吧!”3. 片尾,在《義勇軍進行曲》的前奏響起三次的同時,台兒莊的殘垣斷壁下,成百上千具屍體鋪成一條血路,中國軍人的灰色軍裝和侵華日軍的黃色軍裝斑駁難辨;一面殘缺不全的青天白日旗,飄揚在城墻的最高點……一寸山河一寸血,讓人流淚的震撼!(作者回復:那時的電影人確實態度嚴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