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前後的四個片段

1945年8月15日,這是每個中國人都會記得的日子,在這一天,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但在這場舉世皆知的投降背後,還有一些小細節值得一說。

1

1945年8月9日上午,日本戰爭最高指導會議,在一個東京的防空洞內舉行。

參會的日本陸軍大臣阿南惟幾感到空前的憤怒。

他憤怒的原因,是以首相鈴木貫太郎為代表的內閣,提議日本無條件投降。

阿南惟幾不是不知道,大日本帝國的命運之燭,此時已到了熄滅的邊緣。

在對美國的太平洋戰場,日本已經被對手榨幹了最後一滴油,流盡了最後一滴血,日本本土已被強大的美國海空軍全面包圍。而且,就在3天前的8月6日,美國人剛剛在廣島投放了一顆前所未聞的炸彈,一座城市瞬間灰飛煙滅。

描述日本投降儀式的油畫
美軍在日本廣島投放的原子彈大大加速了戰爭進程

在對中國的大陸戰場,蔣介石的國民黨軍盡管在1944年末依然出現類似“豫湘桂大潰敗”這樣的慘敗,但八年來的態度始終如一:打不過,但堅決不投降!牢牢把150萬日本陸軍拖在中國戰場。

在對蘇聯的東北戰場,就在8月9日這天淩晨,160萬剛剛經過對德國戰爭洗禮的蘇聯軍隊,向駐紮在中國東北的70萬日本關東軍發動摧枯拉朽的攻勢,早就把精銳抽調入關對付中國軍隊的關東軍,毫無抵抗之力。

但以阿南惟幾為代表的軍方,從來沒想過投降。

軍方認為,日本此時尚有一戰之力:本土還有52個師團,陸海空軍共計370萬人(雖然武器嚴重不足,兵員素質也極度低下),5200架作戰飛機(大多數為簡陋的自殺攻擊機)。但大和民族是團結的!必須“本土決戰”!為了天皇和大和民族的榮譽,必須“玉碎”!

日本的自殺式飛機

但以日本首相為代表的內閣,認為已經到了必須接受《波茨坦公告》的時候(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現在如果繼續死扛,可能後面連哀求投降的機會都不會有了。

這場爭吵一直持續到中午,直到外面有人進來報信:長崎又被扔了一顆原子彈。

日本裕仁天皇

整個房間鴉雀無聲。

沒人再願意賭,美國是不是還有第三顆,乃至更多的原子彈。“該不該投降”的議題,迅速切換到“該如何投降”。

但爭吵還在繼續。阿南惟幾依舊堅持,必須“有條件投降”,其中包括“日本戰犯由日本自己處理”“盟軍不能進入日本本土”,等等。

在日本內閣的眼中,軍方的這種要求簡直是癡人說夢。你們還有什麽籌碼去討價還價?

這場爭執一直持續到8月10日,也就是第二天的淩晨,最終,雙方決定請天皇決定。

裕仁天皇於是被請了出來。

天皇說了一長段所謂不忍看到百姓受苦的話後,明確表態:無條件投降!

當時的房間裏,傳來一片哭泣之聲。

阿南惟幾。他的第六子阿南惟茂,後來成為日本駐華大使,主張“中日友好”。不過四子阿南惟正作為日本鋼鐵公司副總裁,依然參拜靖國神社

1945年8月15日淩晨1點30分,阿南惟幾在自己宅內,面對天皇的皇宮方向,切腹自殺。

2

1945年8月14日,離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還有一天。

作為當時中國最高領袖的蔣介石,內心激動,卻也有痛苦。因為就在這一天,國民黨政府與蘇聯達成了一份協定:《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這份條約除了一些場面上的“互相支持”等空話之外,最核心的內容只有一個:中國允許外蒙古公民投票,決定是否獨立。這其實等於把外蒙古割裂了出去。

1941年蘇聯和日本簽訂的《蘇日中立條約》規定,蘇聯承認“滿洲國”,日本承認“蒙古國”。蔣介石拒絕承認這一條約

1945年10月20日,在外蒙古當局與蘇聯的監視和控制下,外蒙古進行了公民投票,結果顯示,97.8%的公民贊成外蒙古獨立。

近157萬平方公裏的土地,自這一天開始,從中國的疆土中割裂了出去。

當時參與談判的國民政府外交部部長王世傑一度不敢簽字——割讓那麽大一片國土出去,以後就是歷史的罪人。

蔣介石又何嘗不是這樣想?但斯大林傳來的一句提醒,戳到了蔣介石最痛的地方:若不盡快達成協議,共產黨的武裝,就快進入東北了。這是日本無條件投降後,蔣介石最頭痛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