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居然還有這樣的一批日本人(第2/4頁)

按照9066號法令規定,總統授權戰爭部建立“軍事區”,可以命令“任何人或所有人”撤離。

這也就意味著,將日裔美國人驅逐並集中關押管理,成為合法行為。

3月27日,是法令規定“自願遷移”的最後截止日期。3月30日,從黎明開始,強制撤離的“第20號平民禁令”開始貼到每一個日裔美國人家庭的家門上。被強制撤離的日裔美國人只允許攜帶個人物品,刀片和白酒全部被沒收,投資和銀行存款也全部被沒收,所有的申訴和抗議全都無效。

日本人生活區張貼的“重新安置”命令
等待運送大巴的日本家庭,每個人身上都系著標簽防止走散

運輸卡車停在日本家庭的門前,士兵在人行道上喊:“出來!日本佬!”這不由讓人想起了德國士兵在歐洲的命令:“走!猶太人!快走!”

就這樣,日裔美國人拖家帶口,上了卡車,被送到了各個州設定的“戰時安置中心”,這些中心,全都設在整個國家最荒涼的土地上。

被安置的日本家庭的行李

根據當時的統計,第一代日本移民,損失的農田和設備價值7000萬美元,水果蔬菜損失3500萬美元(當時加州一半的水果是日裔美國人出產的),年收入減少5億美元,其他存款、股票、債券不計其數。

4

那些被安置的日本家庭,過的是怎樣的一種生活呢?

一個六七口人的日本家庭,在安置中心裏大約能分到一間40平方米左右的“公寓”——一個用油毛氈搭起來的小木屋。屋子裏有一個爐子(有的地方沒有爐子)、一盞吊燈,以及床,其他的家具基本要他們用廢木料自己動手做。

一個比較典型的安置中心日本家庭木屋

房間裏沒有自來水,營房每個區共用一個洗衣房、食堂、廁所和露天淋浴室——婦女們不得不在站在高高崗哨上的看守注視下洗澡。當她們提出反對意見時,看守反問她們:“你們現在是美國人嗎?”

食堂吃飯

最讓人不能接受的是安置中心四周拉了鐵絲網並通了電,有全副武裝的士兵日夜巡邏,不準他們外出。晚上,強烈的探照燈燈光會照進每戶家庭的窗戶。

這是安置中心嗎?並不是,越來越多的人找到了一個更合適的詞來形容那些地方——集中營。

相比於納粹集中營,只是食宿條件略好,沒有焚屍爐和虐待而已。

在遭受了明顯不平等的待遇後,那些日裔美國人是怎樣反應的?

他們沒有任何的反抗。事實上,所有的營地都沒有發生過一起暴動事件。不僅如此,就連營地看守都感到詫異的是,每天早上,日裔美國人都會集合升星條旗,在他們的童子軍(每個營地只有一個)打鼓吹號伴奏下,敬禮。

加州安置中心的星條旗

每個星期六晚上,營地裏的日裔美國人都會唱《美麗的美利堅》,在營地設置的課程裏,最受歡迎的課程是英語和美國歷史。

在艱苦的環境裏,日裔美國人依然想表達自己對這個國家的熱愛和忠誠,而且,他們想做的事還不僅僅是在營地裏。

5

1943年,美國和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陷入死戰,同時開始在歐洲戰場派出登陸部隊,兵源嚴重吃緊。

也就是在這時候,日裔美國人獲得了當兵參戰的機會。

盡管日裔美國人的二代年輕移民都對自己家庭和父母輩遭遇的不公頗有微詞,但面對當兵的機會,還是爭先恐後地報名——他們覺得,只要自己在戰場上表現得好一點,自己在營地裏的親人就會被照顧得好一點。

1944年2月22日,來自科羅拉多州安置中心的48名日裔美國人在丹佛征兵站報名參軍,準備接受體檢

一批日裔美國人進入了美軍情報系統,負責破譯日軍的密碼。1943年4月14日,美軍截獲了日軍一份機密電報,這份電報使用的是日軍當時認為“無法破譯”的新密碼,但美軍的日裔密碼專家組熟悉日文的語法習慣,僅僅用了6個小時就破譯了密碼。

4月18日,發動“偷襲珍珠港”的日本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在視察日軍基地的飛行途中,被通過破譯密碼得知他行程的美軍戰鬥機埋伏,最終山本五十六的座機被擊落在原始叢林中,機毀人亡。

1944年7月,日裔情報員破譯了之前被標記為“無軍事價值”的日軍情報資料,找出了“大日本帝國”軍火庫存清單,使得之後美軍的B–29轟炸機有的放矢,一炸一個準,大大縮短了戰爭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