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球”陰影下的“小山智麗事件”

這篇文章要說的這場比賽,是一場乒乓球比賽,一場曾讓無數中國人陷入“憤怒”的比賽。

1

1994年10月13日,廣島亞運會乒乓女單決賽場館。

場館液晶屏上的比賽總比分,最後定格在了3比1。

兩位參加決賽選手——小山智麗和鄧亞萍都哭了。

代表中國隊的鄧亞萍,淚光閃爍。雖然她當時只有21歲,但已是當時世界女子乒壇排名第一的選手,所向披靡。但在這場比賽中,她卻輸了。

代表日本隊的小山智麗,淚流滿面。雖然她是當時日本的頭號選手,但已經30歲了,結果贏了比自己小9歲的世界第一。

無數中國觀眾通過電視屏幕收看了這場決賽,第二天的報紙也鋪天蓋地地報道了這場比賽。這場女單決賽,成了後面幾天國人在茶余飯後的主要議題,憤怒的議題——有些人甚至用上了“賣國賊”和“漢奸”這樣的字眼。

鄧亞萍和小山智麗在比賽中
賽場上的小山智麗

因為小山智麗在戰勝鄧亞萍的比賽中,不停地喊日語“喲西”(好)給自己加油。

因為“小山智麗”本名“何智麗”。

因為她本來是一個中國人。

於是很多人問:她怎麽和中國隊有那麽大仇?

2

時間切回到1987年,印度新德裏,世界乒乓球錦標賽。

女單半決賽,三名中國選手、一名韓國選手入圍。

韓國選手,是當時中國女乒的頭號勁敵梁英子。三名中國選手分別是焦麗麗、管建華,還有一個,就是23歲的何智麗。

按照當時的對陣,是焦麗麗對梁英子,何智麗對管建華。

一場隊內會,在賽前召開。當時的教練組認為,一旦焦麗麗把梁英子放進決賽,相比較而言,削球手管建華可以消耗梁英子的大量體力,贏面可能更大,所以教練組決定——何智麗在半決賽裏“放”給管建華。

何智麗當時沒有表示反對。

焦麗麗和梁英子的半決賽提前一小時進行,雙方打得異常艱苦,進入到了決勝局。

何智麗與管建華的半決賽晚一小時進行。輕裝上陣的管建華,上來卻被何智麗打了個2比0。第三局,何智麗打到了18比10(當時的乒乓球比賽,五局三勝,21分制),旁邊的中國教練急了。

在頻頻暗示中,何智麗連放10分,把比分放到了18比20。

正當中方教練組松了一口氣的時候,何智麗又連拿4分,以3比0把管建華淘汰出局。

管建華當場痛哭。

中方教練組拂袖而去。

而另一場地的焦麗麗,在18比12領先的情況下,據說是看到了另一場比賽的結果與之前開會結果不一樣,情緒大受影響,被梁英子逆轉,也被淘汰出局。

決賽成了何智麗對陣梁英子。

1986年的亞洲乒乓錦標賽女團比賽,梁英子戰勝過何智麗(這也是教練組決定放棄何智麗的原因之一),所以在決賽前,中國教練組嚴令,誰也不準談論何智麗拒絕讓球的事,不許對她有任何打擾。

那一場決賽,何智麗如同打瘋了一般,3比0戰勝了梁英子。

世界冠軍!

3

一個世界冠軍,讓何智麗收獲了國內無數的鮮花和掌聲。

何智麗回到故鄉上海,受到熱烈歡迎。上海市體委舉行表彰大會,宣讀上海市人民政府對她的嘉獎令,團市委、市婦聯分別授予她“市新長征突擊手”“市三八紅旗手”稱號。

但這個世界冠軍,也讓何智麗在乒乓球隊內被孤立起來。

這應該是一直有“讓球”傳統的中國乒乓球隊有史以來第一次,在大賽中有隊員公然違反“讓球”的安排——哪怕是贏下了比賽。

而讓何智麗更受到責備的,還不只是“個人利益”不服從“國家利益”這一點。

根據漢城奧運會乒乓女單冠軍陳靜回憶,就是那次1987年新德裏世乒賽,女單八進四的比賽,自己對陣何智麗:“我在新德裏的機會其實很好,和何智麗八進四之戰,我們真刀真槍地打了第一局,我贏了,但馬上有教練來和我說,叫我讓給她,我就讓了。”

你不讓人,卻為什麽接受別人讓你?

針對陳靜的回憶,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種認為,乒乓隊內的讓球,往往只告知要讓球的一方,當時何智麗未必知道。而另一種說法是,何智麗在輸掉第一局球後,還催促教練組讓陳靜讓球:“不是說好的嗎?”

兩種說法都沒有當事人認定,所以均無法考證。但可以認定的是,何智麗之前並不是沒讓過球。

1986年9月30日,漢城亞運會,按照何智麗自己的回憶,在她生日那天,她接到了隊裏的通知:讓球給一起進入半決賽的隊友焦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