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皇帝”的正面與反面(第3/3頁)

最終,杜月笙帶著全家,選擇了他認為相對自由的香港。

只過了兩年。

1951年8月16日,患有嚴重哮喘的杜月笙到了生命中的最後一天。

臨終之時,他完成了兩件事。

第一件事,是分遺產。偌大杜家產業,最後拿出來的錢,是11萬美元——10萬美元是杜月笙當初存在宋子文那裏的,多出來的1萬美元,是宋子文幫他理財的盈余。

當時杜月笙在上海隨便賣掉一套名下的宅子,就是60萬美元。

但錢就是這麽些了。杜月笙的安排是:每個老婆各一萬美元,長子一萬美元,未出嫁的女兒拿6000美元,出嫁的拿4000美元。

窘迫至此,但杜月笙沒有忘記去做第二件事:他讓子女把別人給他們家打的所有欠條,全部燒掉。其中國民黨保密局上海站站長王新衡的欠條上面,就寫著500根金條。

“我不想我的後代一直追著人家討債。”這是杜月笙的解釋。

而關於杜月笙臨終前的最後一句話,可能很多人都猜不到。

根據他的女兒杜美如回憶,那句話是這樣的:

“我沒有希望了,可你們有希望,中國還有希望。”

饅頭說

歷史很容易被掩蓋住應有的殘酷。

以前讀書時,教科書上一直說“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並沒有什麽感覺,但只有看到那些死屍滿地的照片,才會感到觸目驚心。

就像我們一直說杜月笙儒雅如名士,但如果我們當時就站在活埋汪壽華的現場,又是怎樣一種毛骨悚然?

杜月笙誠然稱得上是別人評價的“三百年幫會第一人”,有他的機敏,有他的睿智,更有他的深明大義。但同時,也不能忘了他背後的殘酷、貪婪、血腥,以及靠黃賭毒發家的原罪。

這正是杜月笙一生最終以遺憾收場的關鍵所在。

其實功成名就後的杜月笙,無時無刻不在想“洗白”。為此他褪下黃金大戒指,穿起青布長衫,結交文化名人,討好兩路政黨,為國家和民族拼盡全力,盡力想博個好人緣,好名聲,好歸宿。

但最終,杜月笙發現,自己原先怎麽做的,已注定後來人家怎麽看他。

就像那句被說爛的台詞: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以杜月笙的睿智和格局,最終他以一個黑社會大佬的身份,歷經抗戰和內戰,遊走於國共兩黨,得到善終,已屬罕見。

但以杜月笙當時的財富和聲望,他最終的遺願只是:能落葬上海浦東的高橋老家。

而這個願望,到今天還沒有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