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稱她為“夫人”,但又有多少人真正理解她?

這個故事,說的是一位我們都很熟悉的著名女科學家,我們已經習慣稱呼她為“居裏夫人”。她的事跡,往往是我們以前寫勵志作文的素材,但今天我們要講的,卻不是這些故事。

1

1898年12月26日,瑪麗·居裏提交給法國科學院一份報告。

在這份報告中,她稱自己和丈夫皮埃爾·居裏發現了一個比鈾的放射性要強100萬倍的新放射性元素88號。

這個元素,他們命名為“鐳”(Radium)。

而就在5個月前,他們剛剛宣布發現了新放射性元素84號——瑪麗·居裏建議用自己的祖國波蘭(Poland)命名為“釙”(Polonium)。

2

以上,都是大家耳熟能詳,可能讀小學時就知道的故事。

居裏夫人

但為了使今天的故事能有相對的完整性,所以還是有必要簡單介紹下瑪麗·居裏的生平。

少女時期的瑪麗

1867年11月7日,瑪麗·斯克沃多夫斯卡出生於波蘭華沙市一個中學教師的家庭。1891年,她24歲的時候,到巴黎求學,進入巴黎大學理學院物理系。

1894年,因為想得到更好的實驗環境,瑪麗認識了當時的巴黎理化學校實驗室主任皮埃爾·居裏。一年之後,兩人在巴黎結婚,瑪麗從此隨了丈夫的姓氏,成為“瑪麗·居裏”。

1896年8月,瑪麗通過了巴黎理化學校的職稱考試,在校物理實驗室謀得了一份職位,從此開始與自己的丈夫皮埃爾·居裏一起工作。

居裏夫婦在做實驗

1898年,居裏夫婦宣布發現了“鐳”。這個宣布發布後,在科學界引起了軒然大波——你說你發現了這個東西,但這個東西在哪裏?你指給我們看啊!

為了提煉純鐳,居裏夫婦變賣了所有值錢的東西,搭上自己的所有存款,買了十幾噸瀝青鈾礦渣,開始艱苦的提純實驗,經歷45個月幾萬次的提煉,終於獲得了10克氯化鐳。

於是——正如大家所知道的那樣——1903年,居裏夫婦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用來表彰他們對放射性研究方面做出的貢獻。

而瑪麗·居裏的坎坷命運,也就此開始。

3

先來說說1903年的這個諾貝爾物理學獎吧。

首先,這個獎並不是由居裏夫婦單獨獲得,而是和別人分享的。分享走一半獎金的,是一個叫安東尼·亨利·貝克勒爾的科學家。

貝克勒爾是法國的知名物理學家,出身科學家世家,父親和祖父都是著名科學家,祖父還是皇家學會會員。貝克勒爾在1896年第一個發現了天然放射性(盡管他一開始錯誤地認為是熒光)。

貝克勒爾

事實上,貝克勒爾對天然放射性的發現固然功不可沒,但他之後並沒有做出有重大意義的研究和理論成果。主要的工作,還是居裏夫婦做的。

當然,貝克勒爾獲得諾貝爾獎並非不合情理,但讓人費解的是,在當時由四名著名科學家提名的獲獎者中,一開始並沒有瑪麗·居裏的名字,排在第一位的是貝克勒爾。

而真正做出重大貢獻的居裏夫婦呢?皮埃爾·居裏被外界形容為“貝克勒爾的助手”,而瑪麗·居裏,被稱為“皮埃爾·居裏的助手”。

但事實是,對於放射性的概念和理論,瑪麗·居裏才是真正的開創者,丈夫皮埃爾是她的助手。1895年4月,法國皇家科學院就宣讀了瑪麗·斯克沃多夫斯卡的論文《鈾和釷的化合物之放射性》——當時她還沒和皮埃爾·居裏結婚(皮埃爾·居裏後來是在妻子研究鐳兩年之後才加入的,幫助改進了試驗儀器)。

因為丈夫的堅持,瑪麗·居裏最終出現在了獲獎名單中。但據說貝克勒爾曾這樣說過:“居裏夫人的貢獻是充當了皮埃爾·居裏先生的好助手,這有理由讓我們相信,上帝造出女人來,是配合男人的最好助手。”[1]

4

不管怎樣,瑪麗·居裏畢竟還是從1903年的諾貝爾獎中獲得了認可。但接下來等待她的,就是更殘酷的命運了。

居裏夫婦度蜜月時的照片,自行車是他們買給自己的新婚禮物

1906年4月19日,在獲得諾貝爾獎三年之後,皮埃爾·居裏在路上被馬車撞到,當場身亡。

夫婦倆一路走來一直相互扶持,現在只剩下了39歲的瑪麗·居裏孤身一人。

然後,保羅·朗之萬闖入了她的生活。

朗之萬比瑪麗小5歲,是皮埃爾·居裏的學生,同時也是一位極有天賦的科學家。皮埃爾·居裏去世後,朗之萬成了瑪麗的好朋友和可以信賴的科研工作者。在瑪麗最艱難的時候,是朗之萬幫助她一步步走了出來。瑪麗·居裏謝絕了法國政府的撫恤金,表示憑借在索邦大學任教,可以養活自己和女兒,而她在索邦大學上的第一堂課,就是朗之萬幫忙準備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