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大洗牌 錯失良機(第2/2頁)

但,禪宗也讓我們錯失良機。

作為漢傳佛教史上最偉大的譯經師之一,玄奘留學印度十七年,糅合十家學說編譯而成一部《成唯識論》(簡稱《唯識論》)。圖示書影為明萬歷海寧陳瓛重刊本。

機會是佛教帶來的,玄奘法師取回的真經其實包含著中華文明稀缺的資源,這就是作為印度哲學“五明”之一的因明(Hetuvidyā)。明(Vidyā)就是知識、智慧、學問,比如聲明就是音韻學和語言學。因(Hetu)則是推理依據,所以因明就是邏輯學和認識論。認識論又叫量論,研究對象則是現量和比量,也就是直覺知識和推理知識。[34]

可惜最後被欣然接受的卻主要是聲明。它被運用到文學創作中,由此產生了格律詩。因明卻很少有人知道,因為禪宗的主張是頓悟成佛,那又何必要什麽邏輯推理?[35]

於是連同因明背後的科學精神也被拒之門外。事實上遍檢禪宗的公案和機鋒,你會發現那更多的是抖機靈,而非愛智慧。要知道,智慧和愛智慧可是兩回事。沒有希臘人那樣對智慧的愛,最後就只會剩下文字遊戲和耍嘴皮子。

包容精神屬於地中海,科學精神屬於雅利安,因明在本質上是西方的。所以這一次的擦肩而過,就給我們民族留下了永久的遺憾。因為技術進步可以依靠勞動人民,科學研究和國民教育卻只能依靠知識階層。如果知識階層集體地對邏輯推理不感興趣,這個民族的思維方式就實在堪憂。甚至就連阿Q精神也多少要由禪宗負責。試想,人生天地間,大約本來有時也未免要遊街示眾等等,不也頗有禪意嗎?

看來,反思是必須的,卻又只能留待將來。

現在可以做總結了。似乎可以這麽說:自從隋煬帝打通南北大運河,穆罕默德在麥加得到天啟,世界就進入了洗牌的時代。洗牌風起雲湧地延續了好幾個世紀,從阿拉伯人建立世界大帝國,日耳曼蠻族成為歐洲新主人,直到成吉思汗的蒙古旋風橫掃歐亞大陸,奧斯曼土耳其成為伊斯蘭世界的主宰,拜占庭作為千年帝國落下帷幕。

這就是文明的走向。

在這浪潮激蕩的歲月,中華文明一方面與世界保持著若即若離的聯系,另方面則按照自身的趨勢走向巔峰。燦爛輝煌的唐宋,是世界文明圈的時代。之後,是盛極而衰,是起伏跌宕、日薄西山和浴火重生。中華帝國由擴張而收縮的轉折點,則正是看似與禪宗無關的怛羅斯戰役和安史之亂。

於是就有了一系列的問題:為什麽西方人眼中黑暗的中世紀,卻反倒是伊斯蘭和中華文明的黃金時期?為什麽這兩大文明,後來會有不同的道路?為什麽禪宗的興起,也會成為歷史的分水嶺?其中奧秘,究竟何在?

要回答這些問題,又必須先看武則天。

本卷終

請關注下卷《女皇武則天》

[31]關於吠陀的本義,請參看(法國)費爾南·布羅代爾《文明史綱》;關於婆羅門教的三大綱領,請參看黃心川《印度佛教哲學》。

[32]請參看(法國)費爾南·布羅代爾《文明史綱》。

[33]見《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一版)·宗教卷》,任繼愈主編《宗教詞典》。

[34]佛教五明是:聲明、工巧明(歷算和工程技術學)、醫方明(醫藥學)、因明、內明(佛學)。

[35]實際上佛教的邏輯學和認識論仍然對中國學術產生了影響,比如王夫之就曾使用現量和比量等概念,這裏不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