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阿拉伯 先知(第2/2頁)

是的,雅特裏布人向先知發出了邀請,盡管他們只是把穆罕默德看作一位可以調停他們內部糾紛的智者,而不是宗教領袖。但有此綠洲,總比困在麥加好。

真主似乎也表示了贊許。據說,在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天使哲布勒伊萊引領穆罕默德乘坐一匹長著翅膀的白馬來到耶路撒冷,在那裏登上雲霄,看見了歷代先知,也目睹了天園和火獄,然後在黎明時分回到麥加。這一天,後來被定為伊斯蘭教的“登霄節”,耶路撒冷也因此成為伊斯蘭的聖城,盡管它先前既是猶太教的,也是基督教的。[9]

此事似乎說明,轉折即將發生。

公元622年9月24日,先知抵達雅特裏布。這對於他和他的追隨者們都是歷史性的一步,同時也充滿風險。因為按照傳統,這就意味著與原來的部落斷絕血緣關系,也自動放棄了由此產生的權利和義務。一旦在那陌生的城市和人群中無法立足,請問他們將何以自處,何以為生?

穆罕默德卻睿智地把壞事變成了好事。是啊,既然血緣已無意義,那就依靠信仰吧!於是,一種名叫烏瑪(Umma)的穆斯林共同體被發明和建立起來。烏瑪有章程、紀律、機構和分工:遷士(隨遷穆斯林)擔任軍事要職,輔士(本地穆斯林)負責戶籍稅收,導師、領袖和統帥當然是先知。不難看出,這樣政教合一的組織離國家已只有一步之遙。[10]

先知大獲成功。雅特裏布也被改名為麥地那,全稱麥地那·納比(Madinah al-Nabī),意思是“先知之城”。這次遷徙則被稱為希吉拉(Hijrah,英語Hegira,漢譯徙志),遷徙之年也在後來被定為伊斯蘭教教歷的元年。

成功的先知並沒有忘記麥加。公元630年,穆罕默德率軍萬人進入自己的故鄉。他接受了麥加貴族的皈依,拆除了克爾白殿堂中的偶像,將古廟和隕石定為聖物。從此,麥加成為伊斯蘭的宗教中心,麥地那則成為政治中心。

伊斯蘭教在阿拉伯半島興起不久就傳入中國,以唐、宋、元為主要時期。傳播路線主要有兩條:一是陸路,沿絲綢之路從阿拉伯經伊朗、阿富汗到新疆天山南北,再經青海、甘肅穿河西走廊到達長安;二是海路,從波斯灣和阿拉伯海出發經印度洋、孟加拉灣、馬六甲海峽到廣州、泉州、杭州、揚州等中國沿海城市。

這一年,唐太宗也成為了天可汗。

公元632年初,也就是先知與世長辭的半年前,預感自己將不久於人世的穆罕默德從麥地那來到麥加,主持了規模空前的朝覲儀式,史稱辭朝。參加這次朝覲的十萬之眾清一色全部都是穆斯林,先知則登上阿拉法特山宣布了真主最後的啟示:今天,我已為你們成全你們的宗教,我已完成我所賜你們的恩典,我已選擇伊斯蘭做你們的宗教。[11]

這是新宗教的成年禮。

按照天啟,它被命名為伊斯蘭(Islām)。

[8]本段史實據(埃及)穆罕默德·胡澤裏《穆罕默德傳》,並請參看美國時代生活公司《全球通史·伊斯蘭的腳步》,引文則見《古蘭經》96:1-5。

[9]此事在《古蘭經》中有暗示,見《古蘭經》17:1。此後,麥加的克爾白被稱為禁寺,耶路撒冷的阿克薩清真寺被稱為遠寺,距阿克薩清真寺300米處的薩赫萊清真寺則被認為是先知的登霄之處。請參看哈全安、周術情《哈裏發國家的浮沉》。

[10]烏瑪又譯烏姆瑪,本義是民族,後來轉意為社團、公社,現在泛指世界範圍內的穆斯林聚居區和共同體。關於麥地那時期烏瑪的性質,學術界說法不一。有學者稱其為穆斯林社團,請參看金宜久主編《伊斯蘭教》。也有學者稱其為公社,請參看任繼愈主編《宗教詞典》。還有歷史學家稱其為麥地那國家,請參看劉明翰主編《世界通史·中世紀卷》。

[11]見《古蘭經》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