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拜占庭 上帝的憤怒(第2/2頁)

據創作於6世紀的耶穌與聖麥納斯畫像。原作為木版蛋彩畫像,長寬均為57厘米,現藏於法國巴黎盧浮宮。

利奧三世已經犯了眾怒。

憤怒席卷了希臘半島和意大利,尤其是在利奧三世試圖加倍征收財產稅以後。某些地方的軍隊甚至發生兵變,只是由於教皇格列高利二世(Gregorius Ⅱ)的勸阻,他們才停止了另立皇帝和進攻君士坦丁堡的動作。

然而羅馬教會的態度卻很鮮明。格列高利二世正本清源地說:向聖像行禮不是崇拜而是致敬,皇帝的說法完全是混淆是非。而且,為了捍衛羅馬對宗教事務的領導權,這位教皇毫不客氣地宣布聖像破壞運動是異端(heresy)。

判定為異端是基督教內部鬥爭的殺手鐧。在這種鬥爭中,對付持不同意見者最便當和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利用手中的權力宣布對方是異端。前面說過的阿裏烏派、一性論和一志論就享受過這種待遇,現在輪到利奧三世主導的運動。

呵呵,羅馬教會也當仁不讓。

利奧三世的答復,則是在公元733年派了一支艦隊前往意大利,很可能是要像君士坦斯對待馬丁那樣對付教皇。這時的教皇已經是格列高利三世(Gregorius Ⅲ)。此君比他的前任更加強硬,竟在兩年前召開會議,宣布將贊成聖像破壞運動的人開除教籍,並停止向拜占庭國庫繳納貢金。

皇帝陛下當然不能容忍。盡管他派出的艦隊在亞得裏亞海的風暴中沉沒了,他的固執卻變本加厲。作為報復,他宣布將西西裏和意大利南部劃出羅馬教區,將這些地區的教廷司法權移交君士坦丁堡宗主教。他還沒收了教皇在西西裏的地產,看來皇帝的憤怒也不可等閑視之。

公元741年,利奧三世死於水腫病。在反對派看來,恐怕這才體現了上帝的憤怒。何況此前在君士坦丁堡還發生了地震,盡管同年拜占庭也擊退了阿拉伯人的進攻。

這筆賬,也許永遠都算不清。

聖像破壞運動卻仍在繼續。公元754年,利奧三世的繼承人君士坦丁五世(Constantine Ⅴ)召開會議,宣布聖像崇拜就是偶像崇拜,皇帝有權幹預教會。會後,許多修道院被迫關閉或者變成兵營,大批教士被迫還俗,大量教產也被收歸國有。憤怒的羅馬教皇則針鋒相對地宣布,給予拜占庭皇帝及其追隨者以“絕罰”處分。依照教規,受到絕罰處分的教徒將被教眾孤立,而且死後不能進入天堂。

皇帝當然不會被嚇倒,案子卻翻了過來。兩個支持聖像的女人——女皇艾琳(Irene)和皇太後狄奧多拉(Theodora)讓利奧三世的所有努力都打了水漂。後者甚至在843年讓東部教會做出決定,將反對聖像崇拜的人開除教籍。[6]

但這已是利奧三世去世以後太多年份的事,徹底失望的教皇也早就開始謀求他人的支持。為此,他不惜把王冠戴在了蠻族的頭上,從而翻開了歐洲歷史新的一頁。

[6]公元787年,宗教會議下令恢復聖像,宣布教徒敬拜的只是聖像代表的神。815年,宗教會議又對聖像和偶像做了明確區分,並要求將聖像掛在信眾無法夠得著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