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拜占庭 搖晃的帝國(第2/2頁)

君士坦丁是古羅馬的漢武帝。

不能說君士坦丁的選擇沒有道理。事實上,異教徒們很快就發現了基督教的過人之處:崇高的精神、純凈的心靈和嚴謹的組織,以及堅定不移的信仰。基督徒的行為舉止也令人尊敬。他們扶貧濟困,寬恕敵人,勇於殉道,尊重婦女並唾棄背叛。所有這些,都來自他們唯一之主的教導。

相反,古羅馬的宗教則顯得不堪,如果那也能夠叫做宗教的話。要知道,它可是連一個合適的名字都沒有,更不要說神學教義、道德規範和組織機構。那些名目繁多的神每個都來歷不明,而且不乏通奸亂倫和弑父殺子諸多罪行,根本就不足以成為帝國臣民的道德楷模。

這時不管換了誰,也會選擇基督教。

可惜,君士坦丁的上帝並沒能保佑他的帝國。基督教被定為國教不過三年,羅馬就分裂為東西兩半,西邊那半也在大部分臣民皈依基督之後不久便轟然倒塌。就連東邊的君士坦丁堡最終也未能幸免。它被奧斯曼土耳其人攻陷,並被改名為伊斯坦布爾(Istanbul),意思是伊斯蘭之城。

據意大利制圖者克裏斯托弗·保德爾門特1420年制作的羊皮紙墨水畫。君士坦丁堡的主要特征均清晰可見:護城河、雙層城墻、大廣場,還有皇家記功柱、聖索菲亞大教堂,堪稱最早的君士坦丁堡實用地圖。

這可真讓人哭笑不得。

當然,東羅馬帝國滅亡要到公元1453年,也就是中國明朝的景泰四年。但在公元610年,希拉克略接手的卻無疑是一個爛攤子:國庫空空如也,軍隊士氣低落,敵人則從四面八方將帝國團團圍定,包括北方的日耳曼蠻族,以及來自中亞的好戰民族阿瓦爾人(the Avars)和波斯人。

波斯人是羅馬帝國的老對手和死對頭,尤其是在薩珊王朝(Sassanid Dynasty)取代帕提亞帝國(Parthian Empire)後。他們不但頻頻發動戰爭,在意識形態和宗教信仰方面也大唱對台戲。羅馬帝國迫害基督教徒時,薩珊王朝大批收容他們;基督教成為羅馬國教後,波斯人又支持其異端。被中國人稱為景教的那個派別,就是在薩珊波斯形成的。

毫無疑問,波斯人對基督教並沒有興趣,他們信仰的是瑣羅亞斯德教(Zoroastrianism)。因此,收容基督徒和支持其異端,都不妨礙他們在公元614年的5月蜂擁而入聖城耶路撒冷,將基督教的古跡夷為平地。更過分的是,這些異教徒還撬走了教堂中耶穌受難的真十字架,並把它作為戰利品連同俘虜一起運往波斯首都泰西封(Ctesiphon)。

是可忍孰不可忍,何況波斯人並沒有就此收手。在橫掃了敘利亞和巴勒斯坦後,他們又讓東羅馬人的埃及總督舉手投降。能夠為帝國提供四分之一收入的寶地無可奈何地落入敵手,再也沒有一粒糧食從亞歷山大港運往君士坦丁堡,希拉克略也不得不中止了對市民免費的面包供應。

公元620年,咄咄逼人的波斯軍隊前進到了博斯普魯斯海峽的對岸,與君士坦丁堡隔水相望。這條連接黑海和愛琴海的通道是那樣地狹窄,以至於拜占庭皇帝一眼就能看見敵營中閃爍的火光,甚至能想象出他們的飲酒狂歡。

兵臨城下國難當頭,被逼入死角的希拉克略不能不把自己變成羅馬帝國的防衛者。實際上,當他在萬眾歡呼聲中登上皇位時,也就把臣民的厚望放在了肩頭。如果不能讓搖晃的帝國重新站立,他的下場不會好過前任。

那麽,上帝會保佑他嗎?

[1]比如在著有《羅馬帝國衰亡史》的愛德華·吉本眼裏,拜占庭就像一個落魄的希臘與羅馬的雜種兒,整個中世紀也是黑暗和野蠻的時代。請參看(美國)沃倫·特裏高德《拜占庭簡史》。本章所述除參考該書外,亦請參看美國時代生活公司《全球通史》第七冊,(英國)拜尼斯《拜占庭:東羅馬文明概論》,陳志強《拜占庭帝國通史》,遊斌《基督教史綱》,王美秀等《基督教史》,劉新利《基督教歷史十二講》,劉明翰主編《世界通史·中世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