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喀什:神秘的香妃故裏

我們花了一整天的時間,也就是在離開阿克蘇8小時後才抵達喀什,這是我們在中國境內的絲綢之路上能走到的最遠的地方了。

歷史記載中最早提到喀什的是波斯作家,在他們的記錄中:喀什曾經是被某遊牧民族聯盟作為貿易中心的一個城市。自此,這個城市的命運隨著不同的遊牧民族與中國的爭奪而起伏跌宕。但由於連接東西方三大要道中有兩條經過喀什,所以,它最終總是能回歸繁榮。我們抵達時正是其繁盛時期,尤其是當中國與各國之間的邊境緊張局勢緩和之後。

各個巴紮上都擠滿了來自邊境雙方的人群和商品。我們在酒店登記入住後急忙趕往酒店附近的巴紮閑逛。我買了一塊來自烏茲別克斯坦東部傳奇城市——撒馬爾罕的小地毯。商販說如果我加點錢,他就告訴我怎麽讓毯子飛起來。可惜他只是在開玩笑。我把準備從口袋裏掏出來的錢又放了回去。喀什充滿了神秘與失望。

另一個神秘與失望就是“這個地方如何與外界保持聯系呢”?我們在喀什期間共造訪了城裏的四個大酒店,他們都自稱提供國際電話服務,但實際上沒一個能做到。當決定入住哪家酒店時,我們最終選擇了“其尼巴格”。這裏曾經是英國大使的住所,後來屢次改做他用,最近一次才改造成了酒店,大多數來城裏的巴基斯坦人都住在這兒。翻修過的酒店大堂裏甚至還有個酒吧,專門為西方客人提供冰啤,給巴基斯坦人提供檸檬水。

趕著驢車逛大巴紮

巴基斯坦是我們的最終目的地,大多數走喀喇昆侖公路、穿過紅其拉甫哨口的大巴車都從這裏出發,這也是我們入住其尼巴格賓館的原因。不幸的是,當我們從絲綢之路的東端一路跋涉趕到這裏之前,夏季暴雨沖垮了巴基斯坦境內的幾個路段,其中一些路段被山石掩埋。沒有人知道喀喇昆侖公路何時才能重新通車。這意味著我們也許不得不從烏魯木齊直接飛回家。

我們一邊等待著公路通車的消息,一邊開始了對喀什的探索。第二天上午我們出發去位於老城中心的艾提尕爾清真寺。

清真寺建於1442年,原址是一片古墓地。艾提尕爾清真寺是新疆最大的清真寺,也是全國最大的。每逢周五有上萬人來這裏做禮拜,其中很多人來自遠處的農村,周末他們就在城裏住兩天,以便參加喀什著名的星期日大巴紮。

喀什的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它既是佛教、又是伊斯蘭教進入中國的門戶。佛教和伊斯蘭教分別於公元前一世紀和公元七世紀傳入中國。伊斯蘭教成功的部分原因是,它傳遞了四海皆兄弟的教義,首次把阿拉伯人團結在一起,並掀起了傳教狂潮。

有位喀什噶爾國王名為薩圖克·布格拉汗(Satuk Bughra Khan),傳說有一天他外出打獵,看見一只兔子奔入一堆灌木叢中,當他走近樹叢時,兔子變身為一個男人。這個“幽靈”對薩圖克的佛教信仰進行了質疑,並說服他相信如果繼續信奉佛教只會下地獄,而尊奉穆罕默德的教導才能升入天堂。

艾提尕爾清真寺

薩圖克不會花時間考慮這種選擇帶來的後果,尤其當這個“幽靈”向他解釋說,穆罕默德所保證的天堂裏鳥語花香,有數不清的美酒和美女。薩圖克立刻皈信了伊斯蘭教,不久之後他便發動了一系列戰爭,絲綢之路地區的佛教遭受沉重打擊,並從此一蹶不振。

薩圖克死於955年,葬在喀什北面40公裏處的阿圖什城外。原墓是絲綢之路上的一顆璀璨的伊斯蘭建築明珠,後毀於地震,據說新修的墳墓遠沒有以前的壯觀。所以,我們決定去其他地方看看。

薩圖克並非唯一一位在伊斯蘭世界享有盛譽的喀什地區統治者。參觀過本省乃至中國最大的清真寺後,我們雇了一輛出租車,出城向東行駛3公裏來到阿巴克霍加的家族陵墓。對於穆斯林來說,這裏是全新疆最神聖的地方。對於非教徒來說,這裏也值得一看,哪怕只是因為其別樣的建築風格。穿過鑲嵌著藍白琉璃瓦的大門,我們仿佛突然回到了明朝,進入了伊斯蘭白山和黑山教派之間為爭奪喀什人民的靈魂而進行的戰爭。

自從墓主阿巴克霍加1694年去世後,他的遺骨就一直被埋葬在這裏。但是陵墓裏也安葬著家族其他成員的遺骨,包括阿巴克的父親玉素甫霍加。400年前,棕櫚樹圍繞的喀什噶爾綠洲由被稱為“霍加”的聖人世襲統治。有一位霍加有13個兒子,但他還沒來得及指定繼承人就去世了。這個疏忽導致了關於喀什噶爾的宗教和政治領袖繼承權之間的爭奪大戰。兒子們分為兩派,他們似乎在打一場板球比賽。但是比賽不久就失控了,兄弟之間開始互相殘殺,由此開創了新疆伊斯蘭教兩大教派爭奪各自的信眾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