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絢爛多姿的民間藝術

中國的民間藝術很發達,很多種類的民間藝術早已享譽世界。中國民間藝術一方面表現了民間藝人過人的靈巧和智慧,另一方面則體現了廣大老百姓的生活願望和生活趣味。熱鬧、喜慶、團圓、富足、平安、吉祥是中國老百姓幾千年來始終不變的追求和渴望,正是這些構成了中國各種民間藝術的精神氛圍。這裏談其中的幾種。

景泰藍:閃著寶石光彩的工藝品

景泰藍是馳名中外的傳統工藝,集青銅藝術、瓷器和雕刻諸種工藝制作技巧於一身,是一門道地的北京絕活。它是收藏家收藏的佳品,又是人們居家使用的精美物品。

如一件清代的景泰藍壽意天球瓶,為景泰藍的傳世名作,瓶嘴、瓶肚、瓶座三段錘接燒焊成型,釉面上先鑲嵌銅絲,再用彩釉填繪,上面有九桃、蝙蝠等圖案,都具有福壽平安的象征意義。

這項工藝始創於明代景泰年間(1450—1456),初創時的顏色主要是藍色,所以稱為“景泰藍”。到了成化年間(1465—1487),景泰藍技術進一步成熟,此期作品沉穩凝重又透明靈動,它的銅胎極為講究,一般用的是紫銅,再鑲嵌上取自天然礦物質的琺瑯彩釉,看起來就像寶石一樣。今天流傳的明朝景泰藍遺物,以景泰和成化兩個時代為最多。

景泰藍,又名“銅胎掐絲琺瑯”。它的制作過程很復雜,有三十多道工序。先要制作銅胎,用紫色的銅片敲打出要制作的物品形狀,並經高溫燒制後固定起來;然後在銅胎上作畫,一般作畫用的是筆,而工匠們用的是鑷子,用它夾起頭發絲細的銅絲,在銅胎上拼制成各種優美的圖案,叫做掐絲;再在圖案上填上各種顏色的琺瑯釉料,這叫做點藍。最後經高溫燒後而凝結。燒好之後,還要細細打磨,再經鍍金,一件景泰藍制品就完成了。

景泰藍到了清代又有發展,克服了明代時制作有沙眼的缺點,但在樸實厚重上不及明代。近代以來,由於產量過大,工匠的水平參差不齊,很難與明代相比。

年畫:渲染過年的熱鬧氣氛

春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一到春節,無論城市農村,家家戶戶,都要張燈結彩慶賀。張貼年畫,是春節的重要節目。用年畫將家庭布置得熱熱鬧鬧,增加過年的氣氛。

年畫在內容上多表現祝福、吉祥和喜慶之意。如一幅廣為流傳的年畫《連年有余》,畫一個胖娃娃,天真活潑,懷裏抱著一條大鯉魚,手裏拿著一束蓮花。“魚”和“余”在漢字中讀音相同,通過諧音,以表示生活富足、年年有余。

中國幅員遼闊,年畫的風格上也有不同。北方的年畫最著名的要數天津的楊柳青,南方年畫最著名的要數蘇州的桃花塢。

楊柳青是天津西南郊的一個村鎮,三百多年前,這裏就以制作年畫出名,曾有過“家家點染、戶戶丹青”的歷史。楊柳青年畫采用的是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繪相結合的方法,人們稱之為“半印半畫”,這也是它的重要特色。它的制作方法是:先刻出木刻圖案版樣,然而印出圖畫,再用手工將紙上的輪廓描繪塗彩,最後裝裱成畫。每一幅畫都是由畫師手工制作的,而不是批量的印刷品。它將版畫中的刀法版味和手畫的筆觸感覺融合在一起,有一種獨特的風味。人們喜歡楊柳青年畫,在很大程度上是喜歡它是手工制作的。

楊柳青年畫   仕女嬰戲圖

年畫的喜慶氣氛,在楊柳青年畫中體現最為充分。這裏出品的年畫清新活潑,具有濃郁的生活情調。如一幅《母子圖》,畫湖邊的庭院,院子裏有湖石假山、花卉,媽媽站在窗前,拿著扇子,招呼著窗外嬉戲的兒子。胖胖的小家夥穿著小肚兜,一只手拿著一個小木棍,木棍的頂端有一只小鳥。一片祥和溫暖的氣氛,是一幅溫情的生活畫面。

楊柳青年畫   母子圖

蘇州的桃花塢年畫則體現出江南纖巧細柔的特點,它采用傳統水印木刻的方法來印制。在選材上,桃花塢年畫除了吸收民間故事外,還大量采用文人繪畫的內容,其畫面多儒雅清淡,風格上不似楊柳青年畫那樣濃艷,更強調清雅流暢。桃花塢年畫曾傳到日本,影響了日本浮世繪的繪畫。在三百多年前,桃花塢就注意吸收西方銅版的雕刻風格,注意陰影的處理。桃花塢年畫中的仕女圖以其形象清新美貌而著稱,受到人們的喜愛。

剪紙:剪刀剪出的世界

剪紙是中國民間一門有著近千年歷史的獨特藝術。它要求的材料很簡單,只要有紙張和一把剪刀(或刻刀)就可以了。熟練的剪紙藝人剪紙的過程如同變魔術,他將一張紅紙在手上左疊右疊,然後用剪刀輕輕地剪幾下,攤開一看,就是一幅漂亮的圖畫。有的藝人根本不需要眼睛看,能在袖子裏剪出漂亮的圖案來。剪紙是一種即興式的藝術,剪紙藝人無須畫稿,就靠手中的一把剪刀,刀起圖出,每一次剪出的都有不同,所以它的表現力很強。剪紙藝術在農村地區尤為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