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六、京劇:“角兒”的藝術(第2/3頁)

京劇表演的獨特性在於唱、念、做、打集合於一兩個主要演員身上。

過去習慣稱呼京劇表演的主要演員為“角兒”,稱呼著名演員為“名角”。照這種稱呼,那麽可以說,京劇的意象世界(“戲”)的生成,主要依賴“角兒”的唱、念、做、打的表演,特別是依賴“名角”的表演。這就是京劇藝術和其他戲劇藝術形式在美學上最大的區別。莎士比亞的戲劇,不論哪個演員演哈姆雷特,舞台上的意象世界都是莎士比亞的世界。而京劇則不同。梅蘭芳演出的《貴妃醉酒》、《霸王別姬》、《宇宙鋒》的意象世界乃是梅蘭芳的世界。莎士比亞去世了,莎士比亞的世界是永存的。梅蘭芳去世了,梅蘭芳的意象世界,梅蘭芳的美,也就隨之消失了。

京劇演出場面

人們說,京劇是“角兒”的藝術,主要就是在這個意義上說的。

京劇藝術二百多年的歷史,無數京劇表演藝術家的實踐經驗,都證明了京劇藝術在美學上的秘密就在於此。

“虛擬”之妙

京劇表演藝術的一個顯眼的特色是“虛擬”。“虛擬”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動作的虛擬,一方面是環境的虛擬。動作的虛擬,如騎馬,舞台上並沒有馬,演員並不真的騎馬,而是由演員拿一根馬鞭,由圓場、轉身、揮鞭、勒馬等一系列動作來表現他策馬疾行。環境的虛擬,如行船,舞台上既沒有水也沒有船,而是由演員拿一支船槳,通過表演,使觀眾“看到”他在水上行船。京劇舞台上的布景很簡單,只有一桌二椅。這張桌子,可以是一張桌子,但演員上去支著一只胳膊睡覺,就成了一張床,演員站上去向四處眺望,就成了城樓。環境就在演員身上,隨著演員的表演,環境就在觀眾眼前呈現出來了。

虛擬的妙處在於突出演員的表演,從而使觀眾感受到豐富的意蘊和無窮的趣味。我們舉兩個折子戲為例。

一個是《三岔口》。這出戲描繪二解差押解焦贊住進旅店。任堂惠為保護焦贊也追蹤住進旅店。店主懷疑任堂惠要謀害焦贊,夜裏摸進任堂惠的房間,任堂惠也懷疑店主是壞人,早有警覺,於是二人發生一場格鬥。這場戲的特點是台上燈光極其明亮,但是觀眾卻從演員的表演中看到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漆黑的夜。兩位演員摸黑戰鬥,一刀劈下去,距離對方的臉只有幾寸,但對方毫無察覺,非常驚險,又非常有趣,有一種幽默感。

再一個是《秋江》。這是從川劇移植過來的。這出戲描繪年輕尼姑陳妙常離開尼姑庵去追趕她的情人潘必正,遇大江擋住去路。陳妙常央求一位老艄翁駕船載她追趕潘必正。舞台上既無水又無船,但通過兩位演員的表演,觀眾明明看到滿台是水,二人在不斷搖晃的小船上往前追趕,陳妙常十分焦急,老艄翁卻不斷和她調侃,妙趣橫生。

這就是京劇藝術“虛擬”的妙用:為演員的表演提供一個廣闊的天地,通過演員的表演顯現一個充滿情趣的意象世界。我們可以設想,如果《三岔口》的舞台上真的是一團漆黑,如果《秋江》的舞台上真的有一條小船,演員還表演什麽?那還有什麽趣味?

京劇凈角扮相

“看戲看角兒”

老的京劇觀眾流傳一句話,“看戲看角兒”,或者說,“聽戲聽角兒”。這句話概括了京劇欣賞的主要特點。

京劇欣賞的特點,是由京劇意象生成的特點所決定的。

京劇觀眾走進戲院,目的不僅是看“戲”,而且是看“演”戲。因為他們知道,京劇的“戲”(舞台意象)是“演”出來的,“戲”的意蘊是在演員唱念做打的表演之中。觀眾看戲時,不僅意識到這是趙艷容,這是武松,這是曹操,而且意識到這是梅蘭芳,這是蓋叫天,這是袁世海,意識到這是梅蘭芳在演趙艷容,這是蓋叫天在演武松,這是袁世海在演曹操。他們欣賞的重點是演員(特別是名演員)的表演。這就是所謂“看戲看角兒”。這是京劇欣賞的第一個特點。

兩位旦角演員

京劇觀眾還有句話:“越是熟戲越愛看。”道理就在這裏。電影一般看過一遍就不想看了,即使再看,也沒有第一次看時那份欣喜和激動了。看京劇,越是熟戲,情節故事的背景越是退到遠處,就越能集中心思欣賞演員的表演,就越能感受、領悟和品味演員表演所包含的深層的意蘊。

京劇欣賞的第二個特點,是觀眾常常把演員表演的技巧美和形式美從舞台整體意象世界中分離出來欣賞,一句唱腔,一個特技,都可以博得觀眾的掌聲。人們看一場電影或一場話劇,看到戲中某個壞人幹傷天害理的勾當時,不會有人叫好,因為觀眾眼中看到的只是角色。但是看京劇演出遇到類似的場合卻常常有人叫好,因為京劇觀眾既注視角色,又注視演員,注視演員表演的技巧和形式。王夢生《梨園佳話》曾描述京劇名凈黃潤甫的表演:“其唱極響脆之能事,確有洪鐘之音。扮戲善作老奸,最能險狠。如《捉放》中之曹操,《下河東》中之歐陽方,皆使人見之切齒,恨不生食其肉。及一發聲,一作勢,又不能不同聲叫絕。”觀眾一方面對曹操切齒,另方面又為黃潤甫的表演叫絕。這就是一種分離。德國著名戲劇家布萊希特說:“當我們觀看一個中國演員的表演的時候,至少同時能看見三個人物,即一個表演者和兩個被表演者。”一個表演者即演員,兩個被表演者即演員和角色。所以他把京劇的表演稱之為“雙重的表演”。布萊希特的話抓住了京劇欣賞的一個重要特點。對於這種“雙重的表演”,不同的觀眾欣賞的側重點可以有所不同。有的側重於以演員扮演的角色為中心的舞台整體意象,有的側重於演員表演的技巧美和形式美(例如閉著眼睛聽戲),更多的則是在二者之間來回移動,從演員的“雙重的表演”中得到雙重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