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佛像:永恒的微笑(第2/2頁)

唐代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女皇帝,龍門石窟中最大的一個石窟奉先寺,就是在她的主持下開鑿的。寺中有一座盧舍那大佛,大佛鑿了三年時間,鑿成之時,她還率領大臣們來參加開光儀式,成為唐代重要的文化事件之一。

盧舍那佛像高十七米多,體量巨大,氣勢磅礴,是整個龍門石窟中最大的一尊佛像。在佛經中,盧舍那是釋迦牟尼的化身佛,有光明遍照的意思。他以永恒的光明,破除世間的黑暗,使眾生產生信心。盧舍那大佛,就是一座光明之神。

龍門奉先寺盧舍那佛像

這光明之神安詳而平和,體態豐盈,姿容飽滿,雍容大度地端座於正中。面對眼前的青山綠水,面對人世的蒼茫,從容不迫。他略帶微笑,秀目輕啟,嘴角微翹,頭部稍稍前傾,俯視下方。佛像透出的安祥而平和的氣度,不知舒展了多少煩惱壓抑的心靈。

青州佛像的會心微笑

1996年10月,山東濰坊青州的一所學校修建操場,推土機巨大的鐵鏟挖出了一個洞穴,其中露出了類似雕像的雕刻品。經考古人員在這裏發掘,四百多件精美的佛教造像被清理出來,這是公元5到6世紀北齊時期的佛像,距今大約有一千四百多年。這是20世紀中國最激動人心的考古發現之一。自2001年以來,青州佛像先後到德國、法國、美國等地展出,引起人們的極大關注。

出土的佛像燦爛奪目。以前發掘的千年以上的佛像,因為時光的侵蝕,往往顯得灰暗而陳舊,表面的色彩一般都會褪去,原作的風采因此喪失不少。而這些佛像,集中埋在一個洞穴內,由於保護良好,重新面世時,稍加洗滌,就簇然如新,佛像臉上的貼金都宛然在目,連眼睛的神情都有飄動的感覺。更不要說佛像的衣紋,線條流轉,瓔珞飄拂,色彩斑斕。

這批佛像的造型豐富多彩,既有立像,又有坐像;既有背屏式造像,也有單體圓雕造像;既有佛像,又有菩薩造像。雕像的動作各異,在肅穆的雕塑中,平添了一分活潑。其中有一尊佛的坐像,一腳垂於座下,一腳盤於座上,一手已殘破,但還可以看到左手撫於右腳上、盤腿而坐的樣子,天真活潑,非常可愛。

還有一尊坐佛像,體態輕盈,衣服上沒有皺褶,顯現出肌膚的輪廓。面部纖秀,上身細而長,一手已損,一手托於項前,當是作合十之狀。一般來說,佛像雕刻都會突出其寧靜的神態,但青州佛像卻以細膩的手法,刻畫人物的動作,這是它最打動人的方面之一。這樣的佛像,不是遙遠佛國的意味,而是透出一種鄉土氣息,沒有做作,質樸、熱情而又落落大方。

思維菩薩像   北齊   青州

青州佛像最令人難忘的還是佛的微笑。佛的雕刻歷來都帶有微笑,但青州雕塑又有自己的特點。這裏的佛像不在突出微笑的神秘,而在突出其含蓄恬靜的一面,細細的眉眼,櫻桃般的小口,兩腮中若隱若現的笑靨,似乎佛的身體中,都蕩漾著愉悅。這是一種深層的愉悅感,從心靈一直傳到他的身體、衣服乃至他的動作上。

青州那個洞穴的發掘,將千年的微笑引到了人間。

背屏式佛造像   東魏   青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