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佛像:永恒的微笑

佛教於公元1世紀左右傳入中國,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中國藝術的發展,也深深打上了佛教的烙印,留下了燦爛的佛教藝術作品,佛像就是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在中國的青山綠水之間,有很多佛教造像,如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造像、甘肅敦煌的莫高窟造像、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造像和重慶的大足石刻佛像,等等。在各地的寺院中,也有各種各樣的佛像。佛教造像記載著中國文明發展的歷程,顯示出中國雕塑藝術的成就,還包含著人們的心靈寄托。

莫高窟中觀音菩薩的美

敦煌莫高窟,是中國最著名的石窟藝術勝地。敦煌本是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重鎮,在甘肅省省會蘭州的西側。莫高窟建在敦煌鳴沙山的斷崖上,從公元4世紀開始到14世紀,在近千年的歷史中,無數人在此經營,使它成為一個融建築、彩塑、壁畫為一體的綜合藝術寶庫。現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雕塑和彩繪以佛像為主,所以人們又稱這裏為“千佛洞”。

敦煌的佛像不計其數,其中最有特點的是觀音菩薩雕像。在莫高窟中,唐代的觀音雕像就有一百三十多窟。

觀世音菩薩,簡稱觀音菩薩,是僅次於釋迦牟尼的一位智者,她以慈悲為懷,救濟眾生,當人們遭遇災難危險的時候,只要誦念她的名字,她就會前來拯救。觀音崇拜,在中國非常流行,持續有一千多年,至今仍存在於民間。前些年中國殘疾人舞蹈團演出的《千手觀音》受到人們的普遍歡迎,就與這一崇拜有關。

莫高窟就反映了這種觀音崇拜的風氣。這裏有很多觀音塑像,有千手千眼觀音、兩身觀音、十一面觀音、如意輪觀音等。在印度佛教中,觀音原是一位男性佛,但到了中國,被漸漸女性化,她柔美、善良、慈愛、寬容,幾乎所有美的東西都凝聚到她一身。

第45窟兩尊觀音菩薩像,是唐代的彩塑作品。兩個觀音菩薩很相似,都是頭梳高髻,上身裸體,斜披天衣,眉毛彎彎,眼神溫柔,略含笑意,面容慈祥鮮朗。頸戴飾物,長臂渾圓,下系長裙,裙下的花紋隱然而見。兩像都呈S形站立,一腳實,一腳虛,身體側傾,動作優雅。

敦煌45窟菩薩塑像

兩尊彩塑,慈眉善目,顧盼生情,亭亭玉立,與其說她是天國的神靈,倒不如說是人間的美女。身體的曲線尤為動人。塑像表現了人們對這位大慈大悲菩薩的崇拜之情,也將人們對母愛、對女性美的贊嘆之情融於其中。

麥積山佛像的淡淡笑意

作為中國四大石窟之一的麥積山石窟,佛教造像主要以泥塑為主。麥積山位於中國西北甘肅天水東南,這座山峰,形似麥垛,所以人們稱其為麥積山——像堆積起來的麥堆。在山峰西南的懸崖峭壁間,開鑿有數百個洞窟,現存洞窟194個,每個洞窟都有佛教造像或壁畫,現存泥塑、石雕作品七千二百余件。泥塑造像工藝精美,表面的彩繪也頗有神采。有學者稱此地為“中國雕塑博物館”。作品創作的時間從公元4世紀的北魏時期開始,一直到19世紀。

麥積山44窟塑像

麥積山石窟雕塑,除了受到印度風格影響之外,還體現出強烈的世俗化特點。雖然雕塑的主體是佛及其弟子的群像,但在形態上盡量取真人特點,有些雕塑的大小與真人無異。佛像的面容並不是通常所見的高遠和渺不可及,而是突出其親切的一面。佛像大都頷首微笑,姿態輕松,衣服的紋理流暢飄動。

第44窟雕塑,是西魏時代的作品,窟中的雕像是麥積山佛教造像的傑出代表。中間主佛的造像,高160厘米,體形如一個真實的女子,柔美非常。頭上是水渦紋的發髻,發際是連綿的雲紋。胸前系著一個小結,外披袈裟,結跏趺座。袈裟長長地垂下,皺褶清晰可見,線條圓轉流動,極富美感。衣裙和發髻等處還殘留彩繪的痕跡。想當初造成之時,一定更加光艷照人。其面容最為人們所稱道,長眉如柳葉,微微頷首,面露淡淡的微笑,神秘而又親切。

這是一尊微笑的佛。佛經上說,佛祖說法,常常面露微笑。這尊佛像的笑意不僅蕩漾在臉上,而且傳到全身。微笑的面容和全身柔和的線條呼應,表現佛的大度、從容和飄逸。這組佛像創作的時期,正是中國歷史上最慘烈的時期之一,無休止的戰爭戕害著人類的生命,人們生活在風雨飄搖之中。這組佛像以大度和微笑面對世間,給人一種生命的信心。

龍門的光明之神

龍門石窟在河南洛陽的南郊,這是中國最著名的石窟群之一。石窟坐落在風景綺麗的龍門,東、西有兩座青山對峙,中間有一條名叫伊水的河流。站在遠處望去,宛如一座天上的宮門,所以叫龍門。這座石窟開始雕鑿至今,大約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今天在伊水兩邊的山壁上,留下了一千三百多個石窟,有大小佛像十萬多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