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青銅器中凝結的精神(第2/2頁)

速度的魅力:馬踏飛燕

馬踏飛燕是中國雕塑史上的不朽之作。這座青銅奔馬雕塑,為東漢時期的作品,現藏於甘肅省博物館。

這是一匹駿馬奔馳的雕像。馬為中國早期雕塑中的重要題材,秦始皇兵馬俑就有千余座馬的雕塑。這座雕像的特殊之處,正在於它的重點並不是表現馬,馬只是它借用的一個道具,它要表現的是飛動之勢。

這匹青銅奔馬,展示的正是速度的魅力。馬奔跑起來,就像騰入半空,所以中國古代有天馬行空的說法。按照一般的方法,一匹飛奔的天馬,風馳電掣,如果突出它的快,可以在它的腳下襯以雲霓,以表示它在空中飛行。但馬踏飛燕的創作者突發奇想,攜來一只小小的飛鳥,與駿馬一道在天上飛行,馬碩大的身軀和飛鳥的體態奇妙地結合在一起。馬昂首嘶鳴,鼻翼張開,兩耳翹起,雙目怒張。身體部分鬃毛豎起,馬尾高揚,全身的肌肉圓勁有力,腹部因奔跑而收縮。三足騰空,其中一只腳下,正有一只飛鳥,矯健的飛鳥回首驚視,翅翼展開,也作疾飛之態。

馬踏飛燕   東漢

這只飛鳥,一般稱作燕子。經有的古動物學家研究,認為它是隼科中的燕隼,飛行極為疾速。依通常之理,燕隼應該飛在馬的上面,現在把燕隼置於馬的足下,說明馬的速度超過了燕隼。李白《天馬歌》寫天馬的騰空之勢時說:“回頭笑紫燕,但覺爾輩愚。”一語雙關,頗合這裏的意思。這件藝術品被今人稱為“馬踏飛燕”,“踏”並非是對燕隼的踩踏,而是對燕隼速度的超越。

如此表現馬的速度,並不僅僅在於刻畫一匹快馬,而是張揚一種精神。速度帶來飛旋,在飛旋中產生淩虛入空、激昂蹈厲的精神,使人超越實在的世界,產生與天同行、讓生命飛舞的意志,是這件藝術品至今受到人們喜愛的根本原因。

蜀國的祭器:三星堆青銅器

1980年,在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出土的文物,引起了世界的轟動。出土文物中包括大量的青銅器。時間至少在三千年以上。這些屬於古代蜀國的青銅器,形式多樣,其中有人頭像、立人像、跪坐人像、獸面具,又有罍、尊、盤、戈等器具,還有大量的裝飾品,包括銅鳥、神樹、銅鹿和其他動物類頭像等。

這些青銅器主要是宗教祭祀用品,反映出三千多年前蜀地濃厚的宗教氛圍。其中人像與中原出土的有較大區別,給人印象深刻的是,表現人物眼睛的青銅器很多,有些青銅器就是人物臉部的誇張造型,如同面具,碩大的臉部中,有兩只突出的眼睛,眼球呈圓形,幾乎要暴出,直愣愣地瞪著。這些特別的圖形引起學者們的濃厚興趣。一般認為,這些眼睛突出的人像面具,正是蜀國開國君主蠶叢的神像。有記載說,蠶叢就長得眼睛突出。

三星堆   青銅立人

這裏出土的高2.62米、重180多公斤的巨型青銅立人像,是中國早期青銅器中罕見的全身青銅人像。人像頭上有冠,面部誇張,眼睛突出,耳朵懸垂,穿著左衽長袍,衣服有三層,手臂平擡,腳下佩戴腳鐲,顯得威武高大,又很神秘。人像比真人高大,誇張的意味濃厚,顯然是宗教祭祀的神像,也當是蜀國的開國君主蠶叢。

青銅神樹是三星堆出土青銅器中最為別致的雕刻。這件藝術品有三簇樹枝,每簇三枝,共九枝,樹上共有九只鳥兒棲息,鳥兒長喙大眼,張翅欲飛;樹枝上懸掛著二十七個果子,樹旁有一條婉轉的龍,攀附著樹枝往下遊動。主幹直立,樹枝婉轉曲折。這件精致的雕刻很有藝術感染力,反映了當時蜀地高超的青銅鑄造水平。

三星堆   神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