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紫禁城的燦爛和威嚴(第2/3頁)

紫禁城的色彩

人們來到紫禁城中,會對這座宮殿在色彩方面的處理贊嘆不已。

紫禁城是以黃色和紅色為主色。在中國,色彩常常被賦予特有的內涵,一種可稱為“色彩政治學”的觀念很流行。黃色象征著皇權,所以紫禁城以黃色為主調。紅色則是吉祥的顏色,黃色和紅色都屬暖色調,是向外擴張的顏色,有熱烈和令人激動的感覺。

紫禁城的近千座單體建築,都以金黃色的琉璃瓦作頂蓋,配之以暗紅色的墻壁,綿延不絕的紅色立柱,給人強烈的視覺印象。如果是一個上午,遇到一個晴天,在北京碧藍的天際之下,金黃色的琉璃世界熠熠閃光,暗紅色的建築群體鮮亮透明,再加上周圍的中海、南海、北海碧波蕩漾,環繞紫禁城的綠色帶綠意盎然,那正是紫禁城顯現在世人面前的燦爛的夢幻般的色彩世界。

登上天安門城樓或者站在高高的景山之上,看這一片世界,一片迷人的風致便呈現在你眼前。春天來了,坤寧花園裏的二月蘭開了,紫色的小花,帶著露水的鵝黃小草,在紅色的墻壁下潛滋暗長,別具風味;冬天來了,如果天下了大雪,大雪落在這片神秘的宮殿中,肅穆裏,更增添出妖嬈的風致。

內金水橋

在風沙頻繁的春天和綿長而幹燥的冬天,北京常常是灰蒙蒙的,人們的心情容易壓抑,而在這座宮殿前,紅黃相間的色彩,鮮亮和透明,對人的心情會有一種舒緩作用。

紫禁城的色彩調配非常講究。金色琉璃瓦的屋檐下,有冷色調的彩畫,彩畫一般多取藍色、白色,接著彩畫的是紅色的立柱和門窗,立柱和門窗座落在白色的石料底座之上,底座是多層的漢白玉台階,體量巨大,如雲一樣繚繞。站在太和殿東側的三層漢白玉高台下,看純凈的白色天地裏托起一個金碧輝煌的宮殿,給你一種天上宮闕的幻覺。

夜幕下的角樓

紫禁城以華麗而有擴張性的紅黃色為主體,突出皇權的威嚴。藍色、白色等內斂性色彩,又為它增加了幾分典雅和柔媚。如一進端門,站在內金水橋旁,但見得灰色方磚砌成的廣場和白色的漢白玉欄杆,形成一個灰白世界,五座雕欄玉砌的石橋飛跨玉帶河,在這灰白的背景上,浮起了一個紅黃相間的太和門,顯得極為大氣。

雲龍雕石

樹立皇帝的絕對權威

紫禁城的設計有一個主題,就是要渲染、強調皇帝一人的絕對權威。有一聯古詩說:“未觀皇居壯,安知天子尊。”紫禁城設計的指導思想,就是要用建築的語言,在人們的心理上造成一種在皇帝絕對權威前面的震懾感 、崇拜感、恐懼感。

紫禁城有很多門,午門就有左右五個門,中間的那個門為皇帝專用。紫禁城有很多橋,如太和門前的五道橋,武英殿前的三道橋,都是奇數,中間的那道橋,別人不能走,那是皇帝專用的通道。

紫禁城中有六對石獅子,其中太和門前有一對,巨大的石獅子分布在太和門的兩側,左側為雄獅,右側為雌獅,雄獅玩繡球,雌獅逗小獅。無論是雄獅還是雌獅,都極具威嚴之勢。那頭雄獅將兩眼怒睜,張著大口,須發昂然,一只前腳有力地撐持在座上,一只前腳將繡球摁於腳下,表示將世間一切力量玩弄於股掌之間,極具象征意義。

紫禁城建築的整體設計更是如此。

我們設想,在明代或清代,一個地方官員到北京要見皇帝,首先他被引到中華門前,他以為進了中華門就會見到皇帝了,誰知進了中華門並沒見到皇帝,遠遠的是壯麗的天安門(承天門)。他精神上感到一種壓力,覺得自己變渺小了。他又以為進了天安門該見到皇帝了,誰知又沒有,前面是端門。道路兩旁排列著儀仗隊。他精神上的壓力增大了,渺小感增強了。他又以為進了端門見到皇帝了,誰知又沒有,遠遠是威武的午門。他又以為進了午門該見到皇帝了,誰知又沒有,前面是太和門。就這樣,他走過一重又一重的門,走過一座又一座的橋,走上一層又一層的台階,又走下一層又一層的台階。他精神上壓力越來越大,渺小感越來越強。最後他走出太和門,在他前面終於出現了太和殿,這是紫禁城中最高的一座宮殿,皇帝就坐在上面。這時他精神上的壓力太大了,實在經受不住了,雙膝就自然而然地跪下了。他誠惶誠恐,匍匐在皇帝腳下,感到無限的敬畏,無限的驚恐。這就是紫禁城建築的設計思想,就是要通過體量極其巨大、色彩極其輝煌的建築語言,把普天下所有人從精神上壓垮,從而在所有人的心理上樹立皇帝的絕對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