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3章 弄死他們(第3/4頁)

聽司馬孚說完事情的經過,司馬懿一聲長嘆。“叔達,江山易姓必有犧牲,我父子兄弟就是吳王新朝的祭品。好在大兄已經在吳國立足,幾個弟弟年幼,想來孫策也不至於趕盡殺絕,溫縣司馬雖然少了我們二人,卻不會斷了血脈,還有機會。”

司馬孚大惑不解。“二兄何必如此沮喪?縱使邘城守不住,天井關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也總是守得住的,待孫策久攻不克,自然知道二兄並非可有可無,說不定便改弦更張。”

司馬懿搖搖頭。“天井關怕是出事了。”

司馬孚臉色一變。“二兄,此話從何說起?”

司馬懿沉吟良久,苦笑道:“孫尚香攻邘城雖不克,損失卻不算大,對於一個初掌兵權的女子來說,她的表現不差,何至於撤職?所謂的任性使氣怕是借口,軍師處的軍師、參軍膽子再大,還能惹她?要知道,她可是前任軍師祭酒郭嘉的記名弟子,與軍師處的那群人並不陌生。”

司馬懿把後面的話咽了回去。他斷定天井關出了事還有其他的證據,王淩答應的錢糧沒能如數運到邘城,令狐邵卻沒有任何解釋,這不太合常理。就算朱桓率部圍城,截斷了大道,城北還有小路,派一個信使送信絕對沒問題。錢糧不到,消息又沒有,十有八九是出了事。

雖然他不明白天井關會被如何攻破,但他經歷了這麽多,知道令狐邵雖然才德兼備,卻不是吳軍將領的對手,就像世家的部曲不是吳軍精銳的對手一樣,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彌補這個差距。

司馬孚的心不斷的往下沉。他想起孫策當時的神情,意識到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恐怕正如父親司馬防所料,他自己主動跳進了邘城這個死地。

就在司馬孚考慮要不要把這件事也告訴司馬懿的時候,有人來報,吳軍有行動,可能會再次發起進攻。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消息:吳軍的中軍戰旗重新換成了孫尚香的,孫尚香可能重回戰場了。

司馬懿、司馬孚四目相對,不約而同的一聲長嘆。司馬孚前腳進城,吳軍後腳換戰旗,準備攻城,這擺明了就是一個坑,連投降的機會都不給他們。

這是為什麽?司馬懿百思不得其解。他眉頭緊皺,沉思半晌,眼中寒光閃現。

“叔達,趁著還沒破城,你趕緊走吧。”

“我去哪兒?”

“我寫一封信,你帶去太原,交給逢紀,除此之外不要見任何人,找地方躲一陣子,等我的消息。如果我沒死,你就來相見。如果邘城被破,我死了,你就自尋生路。”司馬懿冷笑道:“孫策一心想我死,我倒要看看他有沒有這本事。”

司馬孚盯著司馬懿看了又看,心中莫名不安。他有一種不祥的感覺,此次一別,恐怕後會無期了。他心中憤懣不已。這是為什麽?吳王為什麽如此針對我溫縣司馬,兄弟各為其主又不是只有我們。

……

司馬孚進了邘城,朱桓的任務就算結束了。孫尚香重新接過兵權,設宴為朱桓送行。

朱桓倒是很開心。雖然只是配合演戲,他還是有收獲的,不僅還了陸遜的人情,還和孫尚香攀上了關系。以吳王對這個妹妹的偏愛,以後有什麽事求到孫尚香面前,應該沒什麽問題。

送走朱桓,回到大帳,孫尚香向陸遜傳達了孫策的命令,尤其是要緩攻邘城,分功沈友等人的事。朱桓在的時候,她不便單獨與陸遜商議,此刻朱桓走了,她才一吐為快。她有些不甘,在別人面前不便表露,在陸遜面前卻有些按捺不住失落,抱怨了幾句。

陸遜沉默著,眉頭輕鎖,最後點了點頭。“既然如此,那還得安排一下,希望能來得及。”

“安排什麽?”

“截殺司馬孚。”

孫尚香一下子反應過來。“你是說,司馬孚會出城潛逃?”

“至少有這個可能。”陸遜一邊命人傳令,一邊說道:“大王有意殺一儆百,司馬懿也不會坐以待斃,投降既不可得,他自然不能留下司馬孚在城中共死。只要出了城,隱姓瞞名,並不難。”

孫尚香連連點頭。“可是邘城之北就是太行山,藏身之處太多了,你怎麽知道司馬孚會從哪條道走?”

“這正是麻煩之處。”陸遜取過地圖,搜尋起來。“可是大王要他死,我們總不能什麽都不做,任其逃之夭夭。事忠以君,能與不能在其次,盡不盡心才是根本。”

孫尚香看看陸遜,沒有多說什麽。

時間不長,斥候營校尉來了,還有幾個經驗豐富的斥候。陸遜向他們說明了情況,幾個人討論了一下,選擇了三條最有可能的線路,並根據時間和行程估算了司馬孚可能的位置,分別安排了伏擊地點,最遠的一隊人要潛入太原,直到晉陽城,因為逢紀就在那裏,司馬孚如果去並州,很可能會見逢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