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2章 哀莫大於心死(第3/3頁)

“那要看將軍準備怎麽談。”

孫策看看楊修,哈哈一笑。“德祖,你說我該怎麽談?”

楊修早有準備。“將軍,恕我直言,也許大漢之火注定要滅,但如果可能,最好不要滅在你的手上,還是讓他自生自滅的比較好。將軍占據五州,荊州、豫州是天下膏腴之地,青徐雖然損失較大,但經營數年也是富庶之地,更別說江南屯田,百姓繈負而至。雖說是五州,人口已逾天下之半,徐徐圖之,水到渠成,將軍可不取而取,不勝而勝。”

孫策笑而不語。

楊修接著說道:“與其逆取,不如順守。外示天下以忠,內收百姓之服,忠可得其賞,服可得其力,將軍然後可以深耕五州,以我之不可勝,待敵之可勝,豈不比四面出擊,師老兵疲為佳?”

孫策攬著楊修的肩膀,輕輕拍了拍。楊修所說聽起有些保守,卻是萬全之計,和張纮、虞翻等人的說法異曲同功,只不過他畢竟是楊氏子弟,來談判的又是他的父親楊彪,他不能把話說得太明白。能做到這一步,說明楊修已經認清形勢,做出了決定,不需要他再費什麽口舌了。

“德祖以為,我能得什麽樣的賞?”

楊修沉默了片刻。“朝廷退居關中,雖說手握幽益涼三州,戶口不足將軍之半,財賦不及將軍三分之一,還能給將軍什麽?唯名耳。名正言順的統治五州,這應該是將軍可以爭取的目標。如果再高,對將軍來說是錦上添花,對朝廷來說卻是難以承受之羞辱,逼著朝廷鋌而走險,反而不美。將軍,現在還不是鯨吞之時,只宜蠶食。”

孫策不置可否。楊修偏保守,他可以參考他的意見,卻不必盲從,別說是楊修,就算是他父親楊彪也未必清楚朝廷究竟想要什麽。這件事還是讓張纮去談吧,他們應該會掌握好尺度,盡可能地爭取最大的利益。孫策隨即請來張纮,請他隨楊修去豫章見楊彪,商討條件,他本人暫時不見楊彪,直接去吳縣。等最後談得差不多了,他再與楊彪見面不遲。

楊修有些意外,卻也覺得這樣比較好。張纮人到中年,做事比較成穩,他先和楊彪見面,就算有什麽分歧,也不會鬧得面紅耳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