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1章 與時俱進(第3/3頁)

周瑜欠身施禮。“長史高屋建瓴,令人大開眼界,愚以為方略可大致保持不變,略作修改,以配合長史所建言之方略。”

虞翻撇撇嘴角。“將軍不妨說得詳細一些。”

“長史建言立都江東,有示弱天下,以便正名之意,然則文武之道,一張一弛,示強還是示弱當因時而變,不可偏廢。愚以為立都江東示弱,陳兵南陽示強,朝廷果能明形勢,為將軍正名,則奪數縣,略施懲戒,掩護襄陽。若朝廷不循天意,則直逼關中以耀兵威,示天下以形勢。”

虞翻點頭。“還有呢?”

周瑜有點猶豫,目光轉身孫策。孫策笑道:“公瑾毋須顧慮,直言無妨。”

“喏。”周瑜躬身施禮。“臣以為,雖說示弱,卻不能一味固守,養兵不戰,必然懈怠,徒耗資糧。正名以後,臣希望能移兵江南,深入零陵、武陵,且戰且練。將來不論將軍取交州還是益州,臣皆可率偏師,或南下,或北上,以建微末之功。”

孫策笑了起來。“公瑾謙虛了,我怎麽讓你這樣的大將閑著呢。不管能否正名,該打的還得打,區別只在於兵力多寡,目標大小。當然,那都是以後的事,現在先配合正名。公瑾,我去吳縣,你且都督南陽,整兵備戰。”

周瑜松了一口氣,躬身領命。

“先生,仲翔,你們以為如何?”

張纮點頭贊同。“臣以為將軍安排甚妥。”

虞翻也點頭贊同。“臣以為周將軍所言甚善。不過,與其直逼關中,不如取漢中。關中有西涼人、有並州人,騎兵優勢明顯,一旦交戰,我軍取勝的機會不大。不如漢中,雙方皆以步卒爭鋒,我軍優勢較明顯,害少而利多。集三州之力,三十億軍費雖然不少,卻還是拿得出的。即使戰事不利,拖個一年半載也無妨。周將軍說得對,養兵不戰,必然懈怠,以戰代練方是上策,屆時將漢中戰場當作講武堂,諸部輪番上陣,用幾年時間培養出一批精通山地戰的名將精兵,將來取交州、益州,可一鼓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