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1章 與時俱進(第2/3頁)

吳郡是邊疆?對於純粹的大陸來說,的確如此,可是如果算上海域,那吳郡就不能稱為邊疆了。虞翻說吳郡完全有資格作為四隅之一,這實在太謙虛了。在後世,長江三角洲可是全世界的經濟中心。

張纮等人沒有孫策這麽深的感觸,但他們也意識到自己的眼界不如虞翻開闊,不如虞翻深遠。海船不是什麽新鮮事,魚梁洲旁就停著巨大的樓船,荊州也早就是海鹽的銷售地,來自遼東的貂皮、鹿茸、人參,為自交州的寶石、象牙,都是常見的禮物,周瑜、龐統成親,他們收到的禮物中就有不少來自交州和幽州。但他們都沒有真正意識到這些海船將帶來的變化,至少沒有虞翻這麽深刻。

張纮面露慚色。“仲翔的意思是說,將來天下太平,江東也可以作為陪都?”

“沒錯。將軍造海船,開拓海外,雖然還不清楚海外究竟有什麽,可是就我們目前了解的情況來看,至少東南方向有不少土地,可通商,可征服,即使謹慎而言,再增一州是不成問題的。且揚州之南還有交州,欲征交州,固然可以從陸路,海路也是應該考慮的手段之一,吳郡完全可以作為水師集結之地。”

張纮沉吟片刻,微微頜首。“如此說來,在江東立都倒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即使將來天下太平,遷都中原,所造之城也可以作為東南陪都,成為邁向大海的出發點。”

“正是如此。”虞翻接著說道:“除此之外,在江東立都還有一個好處,可安朝廷之心,有助於正名。”

“哦?說來聽聽。”

“將軍承天命,稟民意,占據五州,已成有進無退之勢,但尚無席卷天下之力。長史剛才說荊州有兵五萬七千人,豫州、青州呢?粗略估計,總兵力不下二十萬,一年養兵之費少則二十億,多則四十億,一旦開戰,則消耗更加驚人。更麻煩的是這二十萬兵大半屯守各地,可調動的兵力不會超過十萬,不管對哪一面,我們都沒有必勝的把握。萬一兩面受敵,則敗少勝多,難以支撐太久。欲以武力平定天下,我們至少要準備五年,甚至十年,才有傾力一戰的機會。在此之前,立都合肥,示天下以進取之心,與天下為敵,竊以為絕非上策。”

張纮若有所思,連連點頭。“仲翔說得有理,三五年內,甚至十年以內,我們的確沒有席卷天下的實力,立都合肥示強不如立國江東示弱,以合舜避丹朱故事。如此一來,正名也會少一些阻力,多一些可能。”

虞翻笑了。“長史,立都江東,示弱於朝廷還有可能讓長史不戰而勝。”

張纮一愣,隨即明白了虞翻的意思,他展顏而笑,撫著胡須,淡淡地說道:“我與荀彧的勝負不足掛齒,但是讓天下人有機會看清天命所在卻是一件好事。若能不戰而天下太平,免得將士流血,百姓流離,將來恢復起來也會快得多。此誠大功德也。”

張纮轉向孫策,拱手道:“將軍,纮雖年長,論才德見識皆不如仲翔遠甚。將軍能有仲翔為輔,何愁德業不就,大事不成?臣謹向將軍賀。”

孫策一直在靜靜地聽著,看著虞翻接連折服眾人,連他覺得不太靠譜的立國江東都能說出這麽多道理來,既高興又有些慚愧。高興的是虞翻的確是個人才,尤其是經過這三年反思,眼界大開,不僅達到了他的預期,而且遠遠超過了他的預期。慚愧的是自己作為一個穿越者,雖然有外掛,論智商卻還是遠遠不如虞翻,大有被碾壓之勢。

“先生不必謙虛,你與仲翔各有所長,皆是良輔。所謂遇強則強,若非諸君,虞仲翔也不會準備得如此周密。他最初提及此計時可沒有這麽多道理。”他笑了笑。“虞仲翔,你是不是看不起我啊,隨便說兩句糊弄我?”

虞翻連忙拱手道:“將軍言重了,臣豈敢。臣能知昨日之非,有今日之得,全賴將軍點撥。立國江東這樣的事對將軍來說不言自明,何須臣多言?”

孫策擺擺手,哭笑不得。他看得出來,虞翻不是說客氣話,他很可能是真的這麽想的。不過這讓他壓力很大,這以後和虞翻說話要多留幾個心眼了,要不然露破綻是遲早的事啊。

“行了,天命說過了,立國的事也順便說了,正名的事交給你們去談,現在該議議益州方略了吧?畢竟今天的正題是益州方略。你不會覺得這個問題也是不言自明吧?”

“不敢。”虞翻微微一笑,嘴上說不敢,眼神卻沒什麽不敢的。“臣之所以說這麽多,並非是說益州方略無足輕重,而是覺得不該就益州而益州,應將益州置於天下來考量。常言道,一引其綱,萬目皆張。明白天下形勢,則攻與不攻,皆可進退自如。”他轉頭看向周瑜三人。“我想,周將軍此刻再考慮益州方略,一定會有不同的感覺,不知周將軍對之前的方略可有修改之處?”